一、不安抗辯權的基本理論
所謂抗辯權,又稱異議權,是指權利人享有的對抗對方當事人請求權的權利。雙務合同的履行抗辯權,是指一方當事人享有的對抗對方當事人履行請求權的權利。包括同時履行抗辯權、后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又稱為先履行抗辯權、保證履行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的先履行方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后履行方不能履行合同義務,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可能時,在對方未履行或提供擔保前享有的中止合同履行的權利。不安抗辯權設立的目的在于公平合理地保護先履行方的合法權益,并通過賦予先履行方中止履行的自我救濟手段,促進另一方當事人的履行。
根據傳統理論,不安抗辯權的成立要件,即雙務合同成立后對方當事人財產狀況惡化,或對方履行能力減弱(如財產狀況雖未惡化,但財產減少,以至于影響合同的履行)。我國1985年制定的《涉外經濟合同法》關于不安抗辯權成立條件的規定較之更為寬松,僅規定一方當事人有另一方不能履約的證據即可中止自己的履行,至于對方為何不能履行則在所不問。如可以是對方破產或財產減少,也可以是特定物滅失、情勢變更、對方喪失能力或死亡等。新合同法對此做了較大的修改,主要是進一步明確了后履行方不能履行的原因,以此作為不安抗辯權成立的前提條件。根據《合同法》第68條、第69條的規定,不安抗辯權成立應符合以下條件:
(1)須雙方債務因同一雙務合同而發生。不安抗辯權與同時履行抗辯權、后履行抗辯權同屬于雙務合同的履行抗辯權,只有在當事人互為對待給付、一方不履行是導致對方履行利益無法實現的情形下,才有必要產生另一方的履行抗辯權。
(2)須合同的履行有先后順序。不安抗辯權是合同的先履行方在其預期利益有不能實現的危險時享有的履行抗辯權,其發生的前提是權利人負有先履行義務,因此,不安抗辯權不發生于同時履行合同的情形,也不發生于先履行方不履行之時。
(3)須合同成立后,后履行方有不能履行或可能不能履行的情形。即合同成立后,后履行方的當事人發生變化,并且這種變化導致其不能履行合同義務或可能不能履行合同義務。
(4)須先履行方掌握了后履行方不能履行或可能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確切證據。即行使不安抗辯權的舉證責任在先履行方,其應有證據證明對方不能履行合同或有不能履行合同的可能性。沒有確切證據即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5)當事人中止履行的合同義務必須是基于同一法律關系產生的與債務人的債務有關的義務。例如,甲和乙曾先后訂立了編號為1號和2號的合同。甲掌握了乙不履行1號合同的證據,則只能中止自己對1號合同的履行,而不能中止自己對2號合同的履行。因為1號合同和2號合同產生的是不同的債權債務關系,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和對等的關系。
導致不安抗辯權消滅的事由包括:(1)后履行方在合理期限內恢復履約能力。所謂“合理期限”,應是指先履行方中止履行至合同履行期屆至的期間,即通常不應超過合同規定的履行期限。如果合同已至履行期而后履行方仍未履行義務,則構成違約,中止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2)后履行方在合理期限內為履行提供了擔保。如果后履行方在合同成立時即為履行提供擔保的,構成不安抗辯權不發生的事由,因為此時先履行方的履行利益已有充分的保障。但若后履行方在對方中止履行后,能夠對自己的履行提供可靠的擔保的,中止履行方應恢復履行。(3)后履行方在合同履行期內履行了合同義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銷售處方藥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09女職工孕期可以安排出差嗎
2021-03-10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
2020-12-22賣方收了定金能違約嗎
2021-02-04如何申請傷殘鑒定?
2020-12-13簽了合同又作口頭承諾有效嗎
2021-01-31企業承包經營合同
2020-11-29怎樣做好訴訟前的準備
2020-12-25雇傭關系因疾病死亡怎么辦
2021-01-14看房交押金還會給退嗎
2021-01-25什么情況下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0取保候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要求確認勞動關系對時效有要求嗎
2021-02-03用工單位違反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6勞務外包的賬務處理如何進行
2020-11-29被辭退會影響找工作嗎
2021-02-24買兩份意外險,賠付是不是兩份都分別賠付
2021-01-15意外險報銷的流程是什么樣的,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09投保單非親筆簽名引發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7什么是保險合同糾紛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