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效
時效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一定的事實狀態的存在。所謂的事實狀態是指占有財產或不行使權利等客觀情況。這是時效成立的前提條件;二是該事實狀態持續達一定期間,亦即占有財產或不行使權利等客觀情況無間斷地經過一定時間,這是時效成立的充分條件;三是發生一定的法律后果。所謂發生一定的法律后果,是指引起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變化,當事人或取得權利,或喪失權利,或其權利不受法律保護,這是時效的法律效力。因此時效制度即是把一定的事實狀態經過一定時間賦予法律上的效力。法律上規定的能發生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的事實狀態的持續存在的時間就是時效期間。
二、國家賠償時效的期間
國家賠償時效期間是指國家賠償的請求權人,在權利受到國家公務行為侵害時請求保護的期限,它是法律規定的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賠償請求權的保護期。超過法律規定的期限,由于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即會導致法律維護現存的事實狀態,確定新的法律秩序。因此,國家賠償時效期間如何確定、如何起算,等等,將對賠償權利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家賠償時效的種類
從本法的規定看,我國國家賠償時效分為3種:一是向國家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賠償的時效,簡稱請求時效;二是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賠償訴訟的時效,簡稱訴訟時效;三是申請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刑事賠償決定的消滅時效,簡稱申請時效。根據本條的規定,請求權人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賠償的時效為2年。根據本法第13條的規定,請求權人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行政賠償請求,被請求的機關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請求權人在期間屆滿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個月。根據本法21條、第22條的規定,賠償請求人申請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刑事賠償決定的消滅時效為30天。
(二)國家賠償請求時效期間及其起算
本條第1款規定,請求人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賠償的時效為兩年。我們認為,將賠償請求時效規定為2年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如果期間過長,則會使國家機關因賠償問題長期受到牽制,從而影響國家機關的工作;如果期間過短,則會使受害人來不及提出賠償請求,不利于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以2年期限為賠償請求時效期間,使二者基本上能夠得到兼顧。
本條規定請求權時效具有以下特點:
1.它不是訴訟時效,而是請求權時效
本條規定,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2年。這個2年時效是行使國家賠償請求權的時效,而不是訴訟時效。例如,單獨提起的行政賠償請求,要經過處理先行前置程序、復議程序才能提起訴訟;刑事賠償以及非刑事司法賠償,要經先行處理先行程序、復議程序才能進入賠償決定程序。因此,對于單獨提起的賠償請求,2年時效實際上是請求處理的時效,如果請求人在2年內不行使請求權請求賠償義務機關處理,他就喪失了請求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法立案后多長時間處理
2021-03-16遺囑執行人有哪些職責
2021-02-27指定管轄的取證困難
2020-11-12撤銷仲裁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02逾期不履行合同怎么界定
2020-12-31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房地產轉讓管理辦法
2021-01-02單方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2-17強制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1-01-26經紀及管理合同是委托合同嗎
2021-03-05比較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
2020-12-10私家車投保的注意事項
2020-12-08龍卷風造成的財產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8肇事車駕駛員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1-03-25無駕照發生保險公司應否賠償
2021-01-25跳單條款是否一定獲得理賠
2021-03-13事故車停運,能要求保險公司賠償間接損失嗎
2020-11-09保險理賠誤工費標準
2020-12-11理賠的近因原則
2021-01-09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五大不同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