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關系的認定寬嚴與否直接影響到相對一方權利救濟范圍。近年來,一些國家在實務中逐漸放松了因果關系的嚴格要求,而傾向于采取直接因果關系。
(一)對“違法”的定義不清。我國行政損害賠償采用的是違法歸責原則,也就是說,國家只有對違法行使職權的行為應承擔賠償責任。但國家賠償法對“違法”概念沒有作出明確規定,導致對某一些侵權行政行為是否屬于國家賠償范圍在理解上存在著差異。有人認為“違法”應限于嚴格意義上的違反法律、法規,行政損害僅涉及法律、法規有明方規定的行政行為。有人認為“違法”除違反嚴格意義上的法律規范外,還包括違反誠信原則、公序良俗原則,權利不得濫用原則和盡合理注意原則,以及客觀上欠缺正當性違反職務上義務的行政行為。這種認識上的分歧造成了司法實踐中對賠償范圍掌握上的偏差。
(二)對可賠償侵權主體的規定。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可賠償的侵權主體是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及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這與《行政訴訟法》關于可訴行政行為主體范圍的規定是一致的。但2000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將可訴行政行為主體的范圍擴大為“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工作人員”。這樣,國家賠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在可賠償行政侵權主體的確立上則明顯滯后。
(三)是可賠償行政侵權行為的范圍。從《解釋》關于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規定看,采納了廣義行政行為的概念。《行政訴訟法》第11條所列舉的行政行為,不僅包括法律行為,而且包括非法律行為;不僅包括單方行為,而且包括雙方行為。只要某一作為或不作為與國家行政職權相關,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產生實際影響,就屬于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這與國家賠償法關于構成行政賠償責任的違法行為必須是“在行使行政職權時發生”的規定,是完全一致。問題在于,國家賠償法對于排除國家賠償責任的行政行為僅作了“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的原則性規定,如何與《解釋》中對不可訴行政行為的具體界定相協調,則是審判實踐中的一個難題。
(四)關于抽象行政行為。我國國家賠償法未明確規定對抽象行政行為造成損害的給予賠償。行政訴訟法也未將其列入受案范圍,因此在實踐中很難對其進行賠償。但在實際生活中,抽象行政行為侵犯相對人權益的現象是普遍的,與具體行政行為并無多少區別。如果把抽象行政行為排除在賠償訴訟之外,就可能出現行政機關借此規避法律,采用抽象行為實施違法的現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評估機構該由誰挑選
2021-01-18發行股份需要開監事會嗎
2020-12-16事故全責不處理能年檢嗎
2020-12-31不發工資找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5離婚后探視權的時間規定
2021-01-19債務人死亡妻子應如何承擔責任
2021-02-22居間合同的報酬有限制嗎
2020-11-27交強險如何支付賠款
2021-02-10未取得駕照簽訂機動車意外險合同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5交通意外責任如何劃分
2020-12-18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流程是什么,在哪些情形下壽險公司會拒賠
2020-11-12對保險合同條款有爭議要如何處理
2021-02-28人身保險有哪些特殊性
2021-01-21人身保險監管什么意思
2021-02-07再保險公司概述
2021-02-12土地轉包后收益歸誰
2020-12-07未繼承房產拆遷安置后如何處理
2021-03-05搭建的違建房屋有時效嗎
2020-11-17補償協議簽訂后,遲遲拿不到補償款怎么辦
2021-01-04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國土資源廳等部門關于進一步規范征遷工作意見的通知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