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損害賠償,是指違約方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而給對方造成損失,依法和依據合同的規定而應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
在理論上來說,其具有重要的意義,它體現了法律對人權的全面保護,也有利于完善整個民事責任理論。
1.對人的全面保護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主體意識越來越強,地位也在不斷上升,法律對人的關懷已由物質世界擴展到精神世界,“人的本質不在于他的物質性,而在于他的精神性,物質只是為精神提供支持,人是一切價值的終極來源,人所看中的,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便是法律應予保護的東西”。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使人有能力更多地關注人的尊嚴和人的內心世界的安寧,法律應順應這種趨勢,對人的權利和利益提供全方面的保護,不論這種利益是物質利益還是精神利益,也無論請求權利保護的理由是基于侵權還是基于違約,這也是法律確立精神損害賠償的依據。在實踐中,否認由違約引起的精神損害賠償是與人權保護的宗旨不相符合的,勢必造成人的某些權利損害處于無救濟狀態,也使違約責任理論失衡,進而造成整個民事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2.完全賠償原則的體現
“所謂完全賠償原則是指因違約方的違約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損失都應當由違約方負賠償責任。完全賠償是對受害人利益實行全面充分保護的有效措施”。無論是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完全賠償原則都是一條重要的規則,是對精神損害提供救濟的重要依據。僅從我國國內法上看,《民法通則》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損失賠償額應相當于因違約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獲得的利益。這兩部法律都體現了對違約造成的全部損失予以賠償的原則。前面已經論述過違約中的精神損失是客觀存在的,那么按照完全賠償原則,可以得出結論:對由違約造成的精神損害理應進行賠償,將客觀存在的精神損害排除在賠償范圍之外是沒有正當理由的。同時,在合同中將發生精神損害的風險完全由守約方來承擔也是不合理的。法律的正義應該體現在合理分配行為的風險,保護處于弱勢一方的權利,并為其提供權利救濟的途徑。在損害賠償責任中貫徹完全賠償原則,不僅有利于充分保護守約方的權益,也可以合理地分配發生精神損害的風險,以此來約束違約方的行為,使其在違約時,充分考慮到違約的成本,這是有利于交易的發展的。
當然,由于精神損害是一種無形損害,其賠償數額又難以準確計算,因此在違約精神損害賠償中適用完全賠償原則還必須根據具體的情況,盡可能地做到相對公平。在具體實踐中,應以精神利益的實際損害為標準,包括對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的賠償,而不能以違約方的過錯為主要賠償依據
3.責任體系一致的要求
民法理論認為只有基于侵權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而基于違約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這種理論已經被人們理所當然地接受了,并且被作為一條基本的原理來指導實踐,以至于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司法實踐中,反對違約精神損害賠償的聲音占據了主導地位,然而,這是一種理論上的偏見,是一種慣性思維,其與實際并不相符。從理論上講,民事責任分為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這是為了理論研究的方便,而對責任體系所做的一種人為劃分。但在具體情況下,不應完全套用理論的框架,而應該用一種整體的觀點把他們歸為民事責任當中,兩者都是民事責任的分支,都應受民事責任的總體原則的限制。就精神損害賠償而言,其主要功能在于補償損害,撫慰受害人,這與民事責任的功能還是基本一致的,也可以說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屬于民事責任的一種,無論是基于侵權還是基于違約,都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如果否認由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賠償,就會造成民事責任體系的內部失衡,使某些權利救濟處于盲區,不利于進一步完善民事責任理論。
其次,這兩種責任還具有許多相通的地方,侵權行為可能導致違約責任,違約行為也可能導致侵權責任,構成兩種責任都需要滿足法定的條件,其在構成要件方面也有相似之處,都要求有行為和主觀過錯,在歸責方面都可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因此兩種責任并非涇渭分明,兩者沒有機械的嚴格的劃分,而是相互滲透,相互交織,相互補充的,頑固地堅持侵權行為法與合同法各有互不相關的領域,堅持合同法只調整當事人的財產關系,而不涉及其非財產損害,這是人為地把民事法律制度割裂開來。從責任體系一致的角度來講,應該奉行有損害就要有救濟的原則,對于受害人的精神損害,不論是由何種行為造成的,都應該一體地予以賠償,以使責任體系內部協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狗咬到人賠多少錢
2021-03-08特許經營合同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17車禍負主要責任能走工傷嗎
2021-02-17連帶與按份共同保證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12乙方沒有履行租房合同怎么辦
2021-02-23丈夫同性戀能否構成離婚條件
2021-03-23人身傷害侵權人死亡有誰賠償
2021-01-01如何對移送管轄權裁定提出復議
2021-01-22違約方以公文形式解除合同有效嗎
2020-12-07合同債權保全特點有哪些
2021-02-06經營性停產勞動關系是否延續
2020-11-22實習期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06試用期工資的約定
2021-02-07理賠金不因新標準變更 保險合同約定有效
2020-12-24冒領社會保險是否會進入社保失信人名單
2021-02-21投保人誤報年齡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2核保
2021-02-02企業改制土地轉讓
2021-01-01土地作價入股算轉讓嗎
2020-11-09株洲市文化路段國有土地證私房拆遷補償標準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