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債權債務的判決需要遵守哪些原則
1、債權人接受第三人承擔債務承諾,應視為債務加入
第三人向債權人表明償還股權轉讓款債務加入的意思后,即使債權人未明確表示同意,仍應認定為債務加入成立。
2、并存的債務承擔與附條件免責債務承擔,如何區分
第三人承諾在滿足一定條件時加入債務承擔,當該條件成就時,債權人可要求原債務人和該第三人共同償還債務。
3、第三人出具還款保證,應視為并存的保證債務承擔
債務人與第三人為債權人另行提供擔保并為債權人接受,除債權人和保證人有相反意思表示外,保證責任不免除。
4、約定以抵押物置換保證,未經債權人同意不能免責
無證據證明債權人同意以相關抵押物置換保證擔保,保證人僅以債務人的單方置換承諾主張免責的,應不予支持。
5、免責式債務承擔未經債權人同意,不發生債務移轉
第三人向債權人出具承諾由其代償債務,除非債權人明確表示,否則不應視為免責式債務承擔,不發生債務移轉。
6、第三人代為履行以債務人和債權人明確約定為前提
第三人代為履行債務應以債務人和債權人在合同中明確約定為前提,在無約定情況下,不應認定第三人代為履行。
7、當事人未簽章的政府協調會紀要,非民事合同性質
政府作為行政主管部門主持和召集相關當事人參與會議,由此形成的會議紀要,一般不應視為具有民事合同性質。
8、債務人注銷后,案外人承接債務,不免除保證責任
債務人注銷后,案外人承接該債務行為,不構成債務轉讓,其性質屬于債務加入,保證人不能因此免除保證責任。
9、經債權人同意的“代替履行”,并非就是債務轉移
債權人與債務人雖書面同意第三人代替清償,但在債的變更及履行中,“代替”相對于債務轉移并不具有充分性。
10、第三人通過協議及其他行為加入債務,應認定有效
——第三人與債權人簽訂協議,愿意代替債務人償還債務,并通過一系列民事行為相互印證,應認定第三人加入債務。
11、以起訴方式要求債務加入人擔責,應視為接受加入
方當事人以構成債務承擔為由訴請第三人承擔合同相對方債務的行為,表明其對債務承擔的意思表示予以接受。
12、第三人加入債務時原債務人責任免除應有明確約定
在并存債務加入的情形下,如無特別約定,推定第三人與原債務人對債務負連帶責任,原債務人的責任不能免除。
13、債務加入承諾,自作出時生效,無須經債權人同意
債務加入的承諾無須征得債權人同意,自承諾書出具之時起,承諾人即因債務加入的意思表示而成為債務人之一。
14、并存式債務承擔人,享有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
債務人開辦單位對原債務是否已過時效應推定其應知,故其加入債務承擔表明其已放棄了原債務人的時效抗辯權。
15、名為債務轉讓實為第三人代為履行債務情形的認定
合同中雖有“債務轉讓”字樣,但并未變更原合同債權債務關系主體,應按條款實質認定為屬于第三人代為履行。
16、第三人向債權人承諾承擔債務,無需通知原債務人
第三人與債權人簽訂債務承擔協議,約定部分承擔債務的,無需通知原債務人,第三人與原債務人承擔連帶責任。
17、如無明確約定,保證加入不能推定放棄另一項擔保
——在保證加入情形,不能僅以主合同對一項擔保債權進一步約定,推定債權人和債務人系對另一項擔保債權的放棄。
18、免責式與并存式債務承擔,應根據合同約定來區分
在當事人明確約定或表示,或可確切推知原債務人退出原債權債務法律關系的,方可認定成立免責性的債務承擔。
19、擔保人不能以第三人債務加入未經其同意主張免責
第三人自愿加入主債務承擔成為共同債務人并不導致擔保責任免除,擔保人對未減輕部分債務仍應承擔保證責任。
20、三方協議約定等額沖抵連環債務,應認定債務轉移
債權人、債務人、第三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直接付款以等額沖抵各方連環債務的,應認定成立債務轉移關系。
離婚前債務如何處理,需要遵守哪些原則:
合法原則。
由于離婚時債務處理包含了對內部財產處理和對外部債務處理兩個方面,因此在離婚訴訟中對債務的處理不得違反我國法律關于債權債務問題的處理原則和規定,同樣在債務訴訟中也應當遵守我國《婚姻法》中關于債務處理的規定。在審判實務中,應當防止對同一債務在離婚訴訟和債務訴訟中,作出相互沖突的事實認定和裁判。
界定債務性質的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在處理離婚債務時必須嚴格界定該債務是夫妻共同債務還是夫妻一方單獨債務。因為夫妻共同債務由夫妻共同償還,而夫妻一方單獨債務則應由一方個人清償,這就必然涉及夫妻共同債務或個人債務的界定問題。這一原則具有實體程序兩方面的意義。其實體意義在于界定了債務性質即明確了債務實主體,明確了最終由誰承擔債務清償的民事責任。程序意義在于人民法院處理離婚時債務,在程序上首先要審理查明該債務的性質。只要在查明債務性質的前提下,才能使審判程序繼續進行下去,進一步審理查明其它問題。所以,界定債務性質是處理離婚時債務的事實認定和程序操作的關鍵。
保護債權人權益的原則。
這一原則即是對公平原則的補充,也是處理離婚債務時所要特別強調的一個原則。由于離婚時債務處理通常先在離婚訴訟中進行,當事人的爭議焦點和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所關注的無疑是離婚雙方對債務的分擔問題,實體裁判主要依據是我國《婚姻法》關于離婚雙方權利義務的規定。而且,在目前的審判實踐中,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時,債權人一般不參加到離婚訴訟中來,這就使債權人在離婚債務處理中處于明顯不利的地位。因此,有必要特別強調從實體和程序兩個方面貫徹保護債權人權益的原則,要求對債權人權益的保護貫穿于離婚時債務處理的各個環節,尤其要避免在離婚訴訟中債務處理可能造成的對債權人權益的侵害。
債權債務的判決結果上覺得它不太公平或自己不承認它時,建議您及時尋求律霸網律師的的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先債權能否對抗已登記的物權
2021-02-21違約損害賠償與侵權損害賠償的不同
2020-12-03商標糾紛法院調解的效力
2020-12-01集資房出售要補交什么嗎
2020-11-17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條件有哪些
2020-12-06公司規章是否必要
2021-02-03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0-12-11建筑用工是否允許勞務派遣
2021-01-05計件工人被裁員的怎么補償
2021-01-15輕資產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23實習期工資可以現結嗎
2020-11-13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流程是什么,在哪些情形下壽險公司會拒賠
2020-11-12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保險公司應在多長時間內賠錢
2021-03-17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商業養老保險真的能夠養老嗎
2021-03-13設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01車子沒貼強險標志怎么向交警證明買了保險
2021-02-21沒資格證開車保險陪嗎
2020-12-03幾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