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承認意定之債的法律效力,是民法私法自治精神的必然要求。由于當事人對于自己的利益最為關心,也最能妥善處理,因而當事人之間作出的真實的意思表示能夠反映當事人的利益要求,除非當事人的意思表示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或者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不自由、不真實,法律自無主動加以干預的必要。
區分意定之債與法定之債的意義在于,前者貫徹意思自治原則,在債的客體、內容及債務不履行的責任等方面均可由當事人約定;而在后者,債的發生及效力均由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賠償金怎么算
2021-02-19買到三無產品怎么投訴
2021-03-08認繳期限未屆至股東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2021-02-19車禍得到對方諒解可不可以免刑事責任
2021-03-17申請破產后法人會被列入黑名單嗎
2021-01-21孫子能替奶奶打贍養費官司嗎
2020-11-25主合同和補充合同沖突怎么辦
2020-12-15醫療保險長期未繳納如何賠償
2021-01-01什么是擔保合同中人的擔保
2021-03-12裁員時哪些員工不能裁
2020-11-24工傷待遇未解決勞動關系是否存續
2021-03-10不服從公司安排被辭退有沒有補償
2020-11-11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勞動仲裁期限中止中斷解釋嗎?
2021-01-03技術聘用合同是否屬于勞動爭議
2021-01-18辭退后有工資嗎
2021-01-08買了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1-28保險合同中無須注明的條款包括違約責任和爭議處理
2020-11-26保險合同為什么會終止
2020-12-01鞍山3級地震,地震是否屬于財產險理賠范疇
2020-12-26保險法車險有哪些新變化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