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就是私事,個人信息等個人生活領域內的事情不為他人知悉,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禁止他人干涉的純個人私事。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侵犯隱私權的行為有哪些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并非法公諸于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于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區分個人隱私與隱私權
1、個人隱私是指公民個人生活中不愿為他人公開或知悉的秘密,而不是公民個人在工作中不愿為他人公開或知悉的秘密。
例如,公民個人的私人存款數額屬于個人隱私,其隱私權在法律保護;而公民個人在工作中的勞動所得數額則就不是個人隱私了。
2、隱私權的法律概念對個人隱私進行了邏輯限制,一是個人所有的,二是與公共利益無關的;既自然人僅對其本人所有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享有支配權。
個人隱私是被他人不能隨意公開和干擾的,人們應該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避免他人窺探而損害自己的利益。同時也不要試圖對他人的隱私進行調查或是窺探,這樣是不被允許的。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暴輕傷可以立案嗎
2021-03-09多人出資成立的公司性質是什么
2020-12-15第三方支付平臺有哪些法律關聯
2020-12-07轉讓商標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20交通事故肇事者應采取哪些措施
2020-11-12彩禮錢是否需要返還給男方
2020-11-25老人如何確認監護人
2021-03-20公房使用權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1-06調崗多久后可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車上人員責任險應該歸誰所有
2021-02-07車禍意外保險公司賠付多少錢
2020-11-25飛機晚點有賠償嗎
2020-11-30人身保險公司有什么權利嗎
2021-03-17地震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2什么是保險法中近因原則
2020-12-20保險公司拒賠有哪些合法理由
2020-11-29兒童意外傷害保險選購指南
2021-02-07從器官移植談確認保險合同條款爭議的基本原則
2020-11-23農民土地轉讓私底下簽訂協議可以嗎
2020-11-25模擬拆遷是國家規定的嗎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