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路女士自2009年開始租賃北京通州區某國有單位的房屋,作為經營飯店使用,合同期限為一年,2010年合同到期后續簽,2011年合同到期后,雖然一直使用該房屋到2014年,但未續簽合同。國有單位一直不愿續簽的原因是該房屋在2009年就列入了拆遷計劃,為了在拆遷補償過程中占據有利地位。2013年年底,該國有單位與拆遷公司達成拆遷協議,但拒絕向路女士支付拆遷補償款。協商無果后,國有單位以房屋租賃合同糾紛為由將路女士起訴到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要求路女士搬離該房屋并支付租賃費用。路女士接到法院傳票后,委托吳律師代理此案。接受委托后,吳律師詳細研究此案,發現雖然未續簽租賃合同,但該國有單位未對路女士繼續使用該房屋提出過任何異議,并且一直進行著房屋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收取衛生費、稅費、電費,要求路女士就防火、防煤氣中毒做出承諾等。因此,路女士與該國有單位形成不定期租賃合同。不定期租賃合同是指“租賃期間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租賃期限為不定期”。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租賃房屋遇拆遷,應就租賃戶的損失進行拆遷補償。因此,在吳律師的建議下,路女士提起反訴,要求該國有單位進行拆遷補償。反訴立案后,吳律師向法院申請了調查令,到拆遷公司調取了該國有單位簽訂的《非住宅房屋項目拆遷補償協議》及取得拆遷補償的證據。庭審過程中,該國有單位的律師提出本案應適用《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根據該條例,國有單位的土地及房屋屬于劃撥土地,現為收回,不存在拆遷補償。吳律師當庭反駁:《非住宅房屋項目拆遷補償協議》證實該國有單位已經取得拆遷補償;無論是《拆遷管理辦法》還是《征收條例》均規定承租人在拆遷過程中有權取得拆遷補償,況且根據新法優于舊法、上位法優于下位法的原則,該條例并不適用。
辦案思路及心得
拆遷征收案件中,承租人地位尷尬,取得拆遷補償困難重重,遇到此種情況,一定聘請專業的房產糾紛律師維護自身權益。
裁判結果
最終法院判決,該國有單位向路女士支付拆遷補償三十余萬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審批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24分居期間可以談戀愛嗎
2021-01-15能否按城鎮標準主張殘疾賠償金
2021-01-27勞動法辭退賠償
2021-02-13申請人如何申報工傷
2020-11-29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關系特點有哪些
2020-11-18現役軍人是否可以隨便選擇戀愛對象
2020-12-12惡意公示催告后果
2021-03-19九一年的事實婚姻緣怎么解除
2021-01-01探望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7爺爺是否有權利把房子贈予孫子
2020-12-22贈與合同可撤銷的情形
2020-12-10承包關系中賠償責任
2021-01-22老人購買壽險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1飛機延誤多久有賠償
2020-12-11保險經紀人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律規定
2021-03-01人身保險合同無效的事由有哪些
2021-01-30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
2021-01-06保險公司采用哪些方法評估賠款準備金
2021-03-21車禍藥費花5萬保險賠多少錢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