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親屬容-隱制度的歷史演變(一)從道德準則到法律制度許多法律制度都經歷了從道德準則到法律原則與制度的轉變過程,親屬容-隱制度也不例外。這一觀念和制度萌芽,至少可以上溯到春秋時期。《國語》載,東周*王二十年前六業年),衛*夫元咺訟其君衛*公于當時盟主晉*公之庭,周*王反對晉*公受理此案:夫君臣無獄。今元咺雖直,不可聽也。君臣皆獄,父子將獄,是無上下也。”這是史籍中所見最早的主張父子不得相互告訴”之記載。這是史籍中所見據《論語·子路》記載,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而孔子卻認為這并不是直的表現,而主張子為父隱,父為子隱,直在其中”。孔子的這種主張是從家族倫理的角度出發的,把父親為子隱看做仁”的表現,子為父隱看作是孝”的表現。這反映出了春秋戰國時代人們對于親屬容-隱問題的一般認識,也賦予親屬容-隱以倫理上的正當性。親屬容*本是儒-家的一種主張。直到漢*帝時期,一代大儒董*舒橫空出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并為漢*帝所采納。至此,儒-家作為封建正統思想的地位得以確立。其后,儒法合流,禮教入律,進而實現封建法律的儒-家化。儒-家正統思想地位的確立,大大加速了親屬容-隱的法律制度化步伐。漢朝標榜以孝”治天下,在理論上繼承發揚了孔*子為父隱,父為子隱,直在其中”的主張,在漢宣-帝時期,首次正式頒布親親得相首匿”之法令: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孫-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孫,罪殊死,皆上請廷-尉以聞。”將親屬容-隱作為儒-家的屈法伸禮的倫理原則上升為刑罰原則而賦予法律效力。宣-帝也將立法理由詔令天下:父子之親,夫婦之道,天性也。雖有禍患,猶蒙死而存之。誠愛結于心,仁厚之至也,豈能違之哉?”自此,親屬容-隱法律制度誕生了,并對后世的封建立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二)從單向隱匿”向雙向隱匿”轉化從漢宣-帝四年頒布詔令:父子之親,夫婦之道,天性也。雖有禍患,猶蒙死而存之。誠愛結于心,仁厚之至也,豈能違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孫-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孫,罪殊死,皆上請廷-尉以聞。”此詔令說明漢宣-帝時,法律上的親親相隱是單向的,只能使卑為尊隱,尊為卑隱則是有由可能被判處刑罰的,只有在可能被判處死刑的時候才能奏請廷-尉上報皇帝,決定是否可以不處死刑而已。但是,至唐時,統治者首次以正律的方式肯定了雙向容-隱。《唐律》規定:諸同居,若大功以上親及外祖父母、外孫,若孫之婦,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為隱……皆勿論”。唐以后,各代的親親相隱制度均肯定了雙向容-隱,即尊為卑隱、卑為尊隱皆不構成犯罪。二、親屬容-隱制度的價值分析親屬容-隱是古代家族主義在法律上的體現,其目的在于維護和鞏固家長制家庭和尊長的獨尊地位,以及整個家庭、家族關系的和諧穩固。然而,這一切必須以國家根本利益為前提,當國家利益同家族利益發生沖突時,就必須犧牲家族利益,這也是親屬容易制度的特征之一。這一特征的詳細記載是《唐律·名例》中,若犯謀叛以上者,不用此律”。即犯謀反、謀大逆、謀叛等罪的,親屬不得相隱匿。當然,這是維護封建王-權的一個典型的寫照了。不能否認,封建統治者是基于對家庭倫理的尊重和改造建立起宗法制度、三綱五常、君權至上等等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觀念和秩序,我們固然要反對封建糟粕,但不能簡單地認為封建社會有的,當代社會就不可取。簡單地拋棄親屬容-隱制度并不明智,應該有限度地借鑒、繼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冒充房主簽訂房屋轉租合同
2020-12-17幫別人擔保貸款的后果
2021-01-04校園欺凌屬不屬于犯法
2021-02-18科創板上市條件
2020-12-14交通事故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怎么算
2021-03-22高速打電話被拍怎么處罰
2021-03-17新三板掛牌鎖定期是多長時間
2021-03-26什么情況下必須給付老人贍養費
2021-03-18房屋租賃注意事項
2021-01-10什么是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應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13不批準年假強休算曠工嗎
2020-12-12繳納五險是否等同于建立勞動關系
2021-01-05單位應當如何與員工約定試用期?
2021-03-01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申請經營旅館業的備案手續
2020-11-30沒資格證開車保險陪嗎
2020-12-03保險理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0-11-23保險公估人是什么
2021-01-20旅游保險是怎么一回事,旅游保險究竟包括哪幾種
2021-03-21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什么資產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