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某公司雖實力雄厚,但由于經營中資金一直難于收回,漸漸舉步維艱。至2007年底,雖經多方催收,卻仍有300多萬元貨款沒有收回。無奈之中,公司突發奇想:何不向社會公示債務人名單,迫使他們基于怕名聲受損或不想被人認為是“老賴”而付清欠款?于是,從2008年2月起,當地電視臺在8個電視頻道中打出了該公司的游字廣告,不但將這些債務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布之于眾,并稱如不在限期內繳清,將提起訴訟。
【分歧】
就公司的行為是否侵犯被公示債務人的名譽權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這些被公示的債務人欠款屬實,且經過多次催收仍無動于衷,公示的目的僅僅是促使他們付款,那些債務人是“罪有應得”。
第二種意見則認為公司的行為違法,已經侵犯被公示債務人的名譽權。
【管析】
袁-梅同志認為公司的行為違法,已經侵犯被公示債務人的名譽權,筆者不同意該觀點,認為公司未侵犯被公示債務人的名譽權,理由:
1、隱私權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生活安寧依法受到法律保護,不受他人非法侵擾、知曉、搜集、刺探、利用和公開等的一種人格權。但隱私權必須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礎上,因為任何權利都有其相應的義務,而保護隱私權相應的義務就是不違法、不侵犯國家、集體及他人利益。而被公示債務人的“老賴”行為,違反了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和當事人雙方的合同約定,屬于違法行為;且該行為侵犯了公司的合法權益即依法依約收回自己債權的權利,故被公示債務人的欠款不還的行為不屬于隱私,公司在電視臺公布債務人名單的行為未侵犯被公示債務人的隱私權。
2、公司的行為不構成對債務人的侮辱。侮辱,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公司僅僅是公示了債務人名單,即就是向社會公開債務人欠款不還這一事實,沒有使用暴力,如果要將該公示行為列為其他方法,也就是公開了他人的隱私,而前面筆者已闡述債務人的欠款不還的行為不屬于隱私,故公司的行為不構成對債務人的侮辱。
綜上,筆者認為公示債務人名單不構成侵犯名譽權。
何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假期已過不能上班公司要付工資嗎
2021-02-17債權行使時間有何規定
2020-11-16未進行公證的婚前房產離婚后歸誰
2021-02-13侵犯著作權罪處罰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2知識產權貫標認證幾年有效
2021-02-18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是對重刑犯的嗎
2021-03-12離婚時財產分割法規大全
2021-02-11離婚是否引起法定監護人的變更
2020-11-25商業銀行解散的事由是什么
2021-02-21個人信用破產能出國嗎
2021-02-10買期房應注意的法律問題
2021-03-04房地產開發流程(詳細)
2021-01-31勞動法關于簽署了無固定期限合同裁員賠償
2021-01-20關于沈陽的賠償金和經濟補償金
2021-01-10勞動仲裁的時效怎么規定
2020-12-22交通事故意外險的適用對象是什么
2021-03-10平安意外險理賠時間需要多久
2020-12-12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意義及完善建議
2020-11-22什么是建筑工程保險
2021-01-16保險合同是諾成性合同嗎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