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我合作社是一般納稅人,主要是向市區各大超市供應自產農產品,各超市向我們索要增值稅專用發票,可是稅務局不允許我們使用專用發票,請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第081號)規定,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征增值稅。《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國稅發【2006】第156號)第十條規定,銷售免稅貨物不得開具專用發票。因此,你單位銷售的免稅農業產品不能開具專用發票。對所提問題,有兩個解決途徑:
第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第081號)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農民專業合作社購進的免稅農業產品,可按13%的扣除率計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因此,各超市可以憑合作社開具的普通發票計算抵扣進項稅額。
第二,《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六條規定,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適用免稅規定的,可以放棄免稅,依照條例的規定繳納增值稅。放棄免稅后,36個月內不得再申請免稅。因此,合作社也可以放棄免稅,以取得專用發票的使用權。
農產品收購發票是否需要認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取得2010年1月1日以后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公路內河貨物運輸業統一發票和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應在180日內到稅務機關辦理認證,并在認證通過的次月申報期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抵扣進項稅額。因此,取得農產品收購發票不需要認證。
購進免稅農產品時,若供貨方能開具發票,那是不是普通發票?若是農民個人不能提供發票,如何獲取發票?應該獲取什么樣的發票?企業對購入的免稅農產品進行初級加工,不改變農產品的屬性,那么對外銷售時,稅率是否為13%?
農民個人不能提供發票,收購單位可到國稅申領農產品收購票,可抵13%的增值稅
對外銷售時,稅率是13%。收購也是13%。即征13%抵13%。比如100元貨款,有11.50的稅。但收購100元,可抵13元的稅,如果沒有差價,國家還倒貼稅1.50元。
一般購入免稅農產品是不可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因為免稅項目不允許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只能開普通發票。
公司收到了一家外省農業企業的增值稅普通發票(由于該企業此類農產品在當地屬于免稅,該企業只能給我公司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請問該增值稅普通發票能否直接按照開票額的13%進行抵扣,另外怎么申報納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令第50號第十九條條例第九條所稱增值稅扣稅憑證,是指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農產品收購發票和農產品銷售發票以及運輸費用結算單據。
農業企業如何征稅?
一般納稅人農業企業的稅收是如何征?收采購無發票如何進行抵扣?
第一個問題:首先,依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業產品免征增值稅。其中:農業,是指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牧業、水產業。農業生產者,包括從事農業生產的單位和個人。農業產品,是指初級農業產品,具體范圍由國家稅務總局直屬分局確定。其次,從1994年5月1日起,農業產品增值稅稅率已由17%調整為13%。依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農業產品征稅范圍注釋>的通知》(財稅字[1995]052號)規定,《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六條所列免稅項目的第一項所稱的“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業產品”,是指直接從事植物的種植、收割和動物的飼養、捕撈的單位和個人銷售的注釋所列的自產農業產品;對上述單位和個人銷售的外購的農業產品,以及單位和個人外購農業產品生產、加工后銷售的仍然屬于注釋所列的農業產品,不屬于免稅的范圍,應當按照規定稅率征收增值稅。農業生產者用自產的茶青再經篩分、風選、揀剔、碎塊、干燥、勻堆等工序精制而成的精制茶,不得按照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業產品免稅的規定執行,應當按照規定的稅率征稅。第三,向農業生產者購進農業產品應開具收購發票或取得普通發票,按規定稅率計算抵扣.在2002年1月1日前,購進免稅農業產品準予抵扣的進項稅額,按照買價10%的扣除率計算。自2002年1月1日起,依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提高農產品進項稅抵扣率的通知》(財稅[2002]012號)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農業生產者銷售的免稅農業產品的進項稅額扣除率由10%提高到13%。具體請向主管國稅機關咨詢。4、農業生產者銷售初級農產品免征增值稅。可以代開普通發票。銷售免稅產品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應當開具普通發票。農業產品指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牧業?水產業生產的各種植物動物的初級產品,銷售自產的初級農產品屬于免稅項目,按照《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六條及《發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不僅可以不繳稅,而且可以無償使用稅務部門提供的代開發票。在此,特別提醒農民:無論是否免稅,商品經營活動,銷售方都應按規定向付款方開具套印全國統一發票監制章的普通發票。根據《發票管理辦法》第三十六條和《發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四十八條條款的規定,經營者以自己印制的結算單、銷售憑證等代替發票,屬于違法行為,對此行為,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并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回答人的補充:1、稅務機關代開免稅農產品普通發票可以抵扣.2、政策依據是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增值稅、營業稅若干政策規定的通知》【[94]財稅字026號】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向小規模納稅人購買的農業產品,可視為免稅農業產品按10%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增值稅若干征收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4]122號】規定:對一般納稅人購進農業產品取得的普通發票,可以按普通發票上注明的價款計算進項稅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提高農產品進項稅抵扣率的通知》
【財稅[2002]12號】規定:經國務院批準,自2002年1月1日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農業生產者銷售的免稅農產品的進項稅額扣除率由10%提高到13%。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向小規模納稅人購進農產品進項稅抵扣率的通知》【財稅字[2002]105號】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向小規模納稅人購買農產品,可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提高農產品進項稅抵扣率的通知》【財稅[2002]12號】的規定依13%的抵扣率抵扣進項稅額。因此,該一般納稅人取得的普通發票可以申報抵扣進項稅額。
一般納稅人銷售免稅農產品開具的普通發票能否抵扣?
根據國稅函[2005]780號《關于加強免征增值稅貨物專用發票管理的通知》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免稅貨物,一律不得開具專用發票,只能開具普通發票,那么購買方取得的另一一般納稅人銷售免稅農產品開具的普通發票,能否抵扣進項稅額呢?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免稅農產品可抵扣的進項稅額,有兩個途徑:1、農產品收購企業向農業生產者個人收購免稅農產品時,憑開具的收購憑證上注明的價款,按13%的扣除率計算可抵扣進項稅額;2、根據財稅[2002]105號《關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向小規模納稅人購進農產品進項稅抵扣率問題的通知》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向小規模納稅人購買農產品,可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提高農產品進項稅抵扣率的通知》(財稅[2002]12號)的規定依13%的抵扣率抵扣進項稅額。
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八條及其《實施細則》第十七條,購進免稅農業產品準予抵扣進項稅額,國稅發[1994]122號文《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增值稅若干征收問題的通知》第五條進一步規定,“購進免稅農業產品的買價,僅限于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使用的收購憑證上注明的價款。各地反映,—些農業生產單位銷售自產農產品,可以開具普通發票,為了簡化手續對一般納稅人購進農業產品取得的普通發票,可以按普通發票上注明的價款計算進項稅額。”,此外,財稅[2002]12號文《關于提高農產品進項稅抵扣率的通知》也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農業生產者銷售的免稅農業產品的進項稅額扣除率由10%提高到13%。也就是說,從《增值稅暫行條例》到財稅[2002]12號文,所有有關購進農產品取得普通發票抵扣進項稅額的文件,并沒說銷售農產品的只能是小規模納稅人時,作為購買方的一般納稅人才能抵扣進項稅,那么銷售農產品的一般納稅人是農業生產者時,憑其開具的普通發票,購買方也應能抵扣進項稅額了。
但令人不解的是,在財稅[2002]12號文之后出臺的另一個文件——財稅[2002]105號《關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向小規模納稅人購進農產品進項稅抵扣率問題的通知》,又為什么單單明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向小規模納稅人購買農產品,可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提高農產品進項稅抵扣率的通知》(財稅[2002]12號)的規定依13%的抵扣率抵扣進項稅額呢?此前的財稅[1994]26號《關于增值稅、營業稅若干政策規定的通知》文也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向小規模納稅人購買的農業產品,可視為免稅農業產品按10%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仔細分析以上文件,我們應該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般納稅人取得的對方銷售免稅農產品開具的普通發票,如果對方是小規模納稅人,則這里的小規模納稅人不限于“農業生產者”,其開具的普通發票都可以抵扣;而如果對方是一般納稅人,則該一般納稅人必須是農業生產者,其開具的普通發票才可以抵扣。
一般納稅人取得的農業生產者開具的增值稅普通發票可不可以計算抵扣增值稅?
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仍然沒有說明白里面的“普通發票”是指哪種?因為在這個問題中,該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那么如果是自己生產的免稅農產品就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對外只能提供增值稅普通發票,這樣對方取得的增普票就不可以計算抵扣?
另外,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小規模納稅人時,對外銷售提供的普通發票,如商業銷售發票,工業銷售發票就不能用來計算抵扣稅了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行政處理的步驟
2020-12-08涉外婚姻典型案例
2020-12-31單方事故替換駕駛員算騙保嗎
2020-12-05司機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應如何確定案件的被告?
2021-03-02監視居住手機被監聽嗎
2021-01-31承兌匯票與支票有什么區別
2021-03-12p2p對于借款協議有法律責任嗎
2021-01-23解除同居關系財產如何分割
2021-01-05房產繼承前調查要多久
2021-01-28農村違建房子罰款多少
2020-11-13申請財產保全需要抵押財產嗎
2021-02-17實習期有沒有最低工資標準
2020-12-04實習期間受傷,用人單位是否應賠償
2020-12-23工齡計算方法
2020-11-08開發商未按時交付房屋,違約金應如何計算
2020-12-08工傷和意外險的醫療費怎么樣賠償
2021-01-22壽險中的事故是保險責任嗎,壽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0投保家庭財產保險應當考慮哪些事項
2021-01-31人身保險合同存在格式條款嗎
2021-03-14保險合同給人下“套”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