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屬于雇員致人損害的情形。我國《民法通則》中沒有規定關于雇員致人損害如何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5條規定:“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合伙組織雇傭的人員在進行雇用合同規定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造成他人損害的,其雇主是當事人”。司法解釋從程序法上確定了雇主應當作為雇員職務損害賠償責任案件的當事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雇傭活動是指從事雇主授權或者指示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雇傭活動”。從上述規定看,人民法院應依照上述規定,確定雇請該肇事司機的雇主為該類損害賠償案件的被告。
在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中,受害人只起訴肇事加害人的,而沒有起訴機動車車主或駕駛員所在單位的,人民法院是區別情形處理的。如果駕駛員是車主或所在單位的雇員或員工,且在執行職務期間發生事故,則車主、所在單位依法應當向受害者承擔轉承、替代的賠償責任,因而是損害賠償案件的必要的訴訟當事人,人民法院在查明相關情況后應當告知受害人起訴車主或駕駛員所在單位,也可以依職權直接追加為共同被告;如果不屬于上述情形,應當由肇事駕駛員承擔直接賠償責任的,機動車車主或駕駛員所在單位僅承擔墊付責任或補充責任。
發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司機逃逸,公安部門立案緝拿逃逸司機未果,死者的近親屬對司機所在單位提起民事訴訟,請求司機所在單位承擔賠償責任,司機所在單位雖然承認司機是其雇傭且在執行職務時肇事,但以“先刑后民”作抗辯,不同意賠償。單位的這種抗辯不應支持。司機與其所在單位形成雇傭關系,司機是在執行其所在單位的職務過程中肇事的,其單位作為雇主應對司機肇事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一款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該款專門規定了雇員侵權的雇主責任,該責任適用無過錯的歸責原則,雇員因故意或者重點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在先行承擔賠償責任后,對雇員享有追償權。因此,死者的近親屬有權先行請求肇事司機的所在單位承擔責任,該責任的承擔不以對肇事司機的刑事責任的追究為前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衛生局下行政處罰要多久
2020-12-18行政賠償流程有哪些
2021-02-08交付的房屋怎樣才算合格
2020-12-14父母房產繼承有糾紛怎樣保全
2021-01-05外商投資法中的13條稱的特殊經濟區域是什么
2021-03-07工作期間腦出血如何賠償
2021-01-12二手房中介買賣糾紛有哪些
2020-12-10如何確定競業禁止協議的競業限制范圍
2021-01-09英國對保險經紀人的管理問題有哪些
2021-02-02海上保險合同保險標的規定
2021-03-16有保證續保條款的健康保險產品應該怎么做
2021-01-11被列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有什么權利
2020-11-28保險公司拒賠通知書怎么寫
2020-12-22保險公司未勘察現場可以拒賠嗎
2021-01-15土地承包合同終止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19自家承包地建大棚是否違法
2021-02-23土地轉讓的補償有哪些
2020-12-13土地流轉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3拆遷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什么
2020-11-22工廠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