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催收貸款的歪曲事實侵犯名譽權怎么辦?
遇到催收貸款的歪曲事實侵犯名譽權的情形時可以投訴,貸款逾期后,部分網貸平臺的暴力催收情節較為惡劣,從而很容易對借款人的個人隱私權與名譽權造成侵犯或者損害,這時借款人可以直接向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進行投訴,當然也可以向當地銀監局進行投訴與反饋,總之,借款人向一些比較權威的網貸監管機構進行投訴后,自己的問題大多都會得到的相應的解決,而監管部門也會對亂象較多的那些違規的借貸行為進行嚴厲的監管。
在投訴該類現象前,應該準備好充分的證據并且通過正規的渠道進行投訴,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捍衛屬于自己的權益,否則就是借款人將暴力催收投訴后,哪怕有一個條件不滿足,那么很有可能最終無法成功為自己維權。
二、侵犯名譽權的認定
(一)、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
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
所謂誹謗,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虛假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誹謗的方式有口頭和文字等兩種方式。其內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損于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其特征可以稱之為無中生有,“無事生非”。只有在行為人所實施的侮辱、誹謗、披露其隱私權等行為影響到社會公眾對受害人的評價時,才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二)、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等而使損害后果發生。
(三)、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
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四)、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
雖然名譽權受到侵害之后,可能并不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但是可能會影響正常生活,故此是可以請求侵權方支付賠償金的。對于債權人來說,若是遇到逾期不還錢的情形,必須要采取合法的方式討債,不得實施侵犯他人名譽權等行為,否則可能會導致自己需要支付賠償金。
名譽權和榮譽權的區別
侵犯名譽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名譽權糾紛再審申請一定會被受理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犯商標權2萬會怎么判
2020-12-21非法行醫案件因果關系如何認定
2021-01-08有抑郁癥可以撤銷婚姻嗎
2021-03-202020最新破產債權申報有哪些規則
2020-12-07承兌匯票與支票有什么區別
2021-03-12探望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7被家暴后自殺定罪嗎
2021-01-11贍養義務可以協議免除嗎
2021-01-02工地上受傷老板不負責任怎么辦
2021-02-10沒房產證法院怎么執行
2020-11-26產品責任保險條款概念
2020-11-20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應該如何運用
2020-12-12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交通肇事跑路保險能賠嗎
2020-12-29不可不知的保險術語
2021-03-15土地承包權收回和交回是什么
2020-12-08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1-20拆遷補償房墻體裂縫怎么賠償
2021-03-16租房開酒店,如何分割拆遷補償款
2020-11-11高鐵拆遷的補償方式有幾種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