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手段:
1、利用兩個合同的主副關系,迫使對方違約,"沒收"定金。如主合同條款指代不明,造成合同無法履行。為了彌補這種漏洞,訂立了所謂的副合同加以完善和解釋,實際執行以副合同為準。騙子通常故意在主副合同之間制造矛盾,當一方履行副合同規定時,就以不符合主合同原則為由,宣布合同無效,從而"沒收"在簽約時得到的定金。
2、利用合同和圖紙上規格的矛盾進行欺詐。簽訂產品加工合同時,要注意應使合同上產品的規格與加工圖紙上的規格一致。騙子通常在廠方代表未覺察的情況下,和廠家訂立與圖紙要求不符的合同。或者利用簽約時廠家因大意或缺乏常識而沒有在合同與圖紙上蓋騎縫章的漏洞,偷換加工圖紙,使合同上所規定的產品計算單位、精度要求與圖紙相應的標準產生矛盾,以此為借口詐取合同款、違約金及賠償費等。
3、以中介服務為名,介紹訂立假合同,撈取信息費。
4、雙方串通,與廠方訂立假合同,在收取信息費后,便以加工產品不合格為由,宣布合同無效,共同坑害廠方。
法律概念:
合同詐騙罪,一般表現為行為人意圖利用經濟合同達到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目的。往往是行為人先以真實身份騙取對方當事人的信任,在合同訂立后,行為人卻沒有履行合同的誠意和行為,坐等對方履約上當,從而使詐騙的目的得逞。
從客觀方面,是指一方當事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的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數額較大(以1萬元為起點)的行為。
合同詐騙罪,直觀上表現為他方當事人財產的損失或減少,但具侵犯的客體是雙重的,不僅是對他方當事人財產所有權的侵犯,更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妨害;而侵占罪則要有通過正當、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財物后將其非法占為已有,拒不交還,甚至在他人提出主張后仍擅自處分。
法益是刑法規范所保護的利益和價值,既有國家利益也有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比如故意傷害他人身體、搶奪個人財物,不屬于損害國家利益。所以犯罪行為損害的法益并不全是國家利益,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不能認為案涉犯罪的合同統統認定為損害國家利益,一律認定為合同無效。
看了上面關于合同詐騙手段有幾種,合同有哪些詐騙手段的問題解答之后,相關的詐騙方式相信大家已經足夠了解,建議大家在遇見麻煩的時候通過法律維權的途徑來保障自己的利益,咨詢專業的機構會讓事情事半功倍。律霸網為您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服務,專業保障您的利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案件中律師的作用和重要性有哪些
2021-01-05商標無效宣告程序有哪些
2021-02-142020年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及賠償是多少
2020-12-02破產過程中債權債務能否抵消
2021-02-17什么是非婚生子
2021-02-12欠薪單位收到支付令后提出異議怎么辦
2021-03-26判決后如何申請執行步驟是怎樣的
2020-11-28信用卡逾期的立案標準
2021-01-26可以注銷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的情形
2021-02-24小產權房合同受時效限制嗎
2021-03-17離職檢查電腦合法嗎
2020-11-24宜昌市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0人壽保險的理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1意外險車禍手骨折能賠多少錢
2021-02-19產品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有哪些
2021-03-05車險理陪應標準不同,被保險人是否按比例獲賠
2021-02-14保險合同為什么會終止
2020-12-01保險合同疑難問題集錦
2021-02-06人壽險的理賠知識
2020-11-09朱某借車給同事吳某,借車發生事故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