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主觀方面
虛假破產罪的主觀方面只能由故意構成,且是直接故意。虛假破產罪是一種在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利用特定手段實施的欺詐行為,行為人明知自己支付不能或者資不抵債的財務狀況,實施虛假破產會嚴重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但仍采取隱匿財產、承擔虛構的債務等手段,積極轉移和處分財產,造成資不抵債的假象,從而實施破產。其主觀心理上,對危害結果是持積極追求的態度的,而不可能是放任或過失的心態。其目的是逃避債務,為自己謀利益。這里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探討:
1.對行為人主觀故意的認定。眾所周知,在經濟犯罪中,對行為人主觀故意的認定往往難以把握,這一點在破產犯罪中表現尤為突出。因為行為人實施隱匿、轉移、處分其財產的行為,在常態下皆為合法行為,僅僅因為嚴重損害債權人或其他人利益才會獲罪。而且,實踐中不少企業往往界于破產與不破產之間,即所謂的瀕臨破產,這一狀態下的企業的經營管理一定相當混亂。這種情況下,對會計文件資料、商業賬冊記載不實、丟失、錯記等行為是否出于故意,就很難界定。如何證明行為人具有主觀故意,各國和地區有不同的做法。在美國,對破產犯罪起訴時,對被告人明知和犯罪意圖的證明,不要求必須通過直接證據進行,可以通過情況證據(或稱環境證據)加以推斷[8](P1220)。在英國,破產犯罪的證明對檢察官的要求同樣較低,但被告人得以“沒有犯罪意圖”抗辯,并且要自己提出證據證明這一點[9]。在新加坡、香港,則在法律上直接對破產犯罪的犯罪意圖加以推定,有某種行為即為破產犯罪,除非行為人能夠向法庭證明其沒有犯罪意圖,亦即實行所謂的過錯推定原則。這種采取過錯推定原則或降低證明標準的方法,雖然操作性強,但我國無法借鑒。在我國,對行為人主觀故意的認定,必須從破產債務人對破產財產的處理態度、事后是否積極采取掩蓋行為等方面入手,進行綜合分析、判定。
2.基于逃避債務的目的而隱匿、轉移、處分財產,尚未進入破產程序的,不能認定構成虛假破產罪。在《刑法修正案(六)》起草過程中,有學者認為,公司本著逃避債務的目的,實施了隱匿財產、承擔虛假債務或者以其他方式轉移財產、處分財產的行為,即使未進入破產程序,或者無法證明行為人以申請破產為目的,也應當入罪[10](P1203)。立法機關經過認真分析研究,最終沒有采納該意見,而是把追究刑事責任的范圍限定在搞虛假破產上。因此,行為人實施隱匿、轉移、處分其財產的行為,必須以獲得破產資格為目的,如果僅僅只是為了躲避債務,或者無充分證據證明虛假破產的主觀故意,不能認定為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抵押審核的結果是什么
2020-12-10交通法第90條扣分嗎
2021-03-07與外國人締結婚姻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27農村戶口如何進行損害賠償
2021-01-07反擔保幾天可以解除
2021-03-18重婚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如何舉證,離婚能否得到賠償
2021-03-18繼承權可以放棄嗎
2021-02-28陽臺使用權歸誰
2021-03-04商業銀行調整業務范圍需要哪個部門批準
2021-02-09怎樣成立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2-11勞動合同的試用期只能約定幾次
2021-02-22什么人可以成為勞務合同主體
2020-11-19保險人對免責條款未履行提示說明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1-28什么是人身保險
2021-02-07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未事先告知投保人的遲延生效條款不生效
2020-11-23保險合同要看哪些內容
2021-02-12保險單遺失對理賠有影響嗎
2021-03-04保險代理公司管理規定制度有什么
2021-01-02荒山種植承包合同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