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融資
民間融資是游離于國家正規金融機構之外,通過“血緣”、“親緣”、“地緣”、“業緣”等社會關系媒介實現資金融通,以信用保證代替正規金融風險評估的融資活動。民間融資憑借其靈活便利的優勢,吸收社會閑散資金,不僅及時緩解了企業資金周轉困難,也有利于活躍地方經濟,帶動當地投資。然而,由于民間融資的非正式性和自發性,使得企業通過民間渠道融資存在一定的刑法風險。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我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同時具備下列四個條件的,除刑法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一)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二)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四)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未向社會公開宣傳,在親友或者單位內部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不屬于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我國刑法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定性為行為犯,即只要行為人實施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便構成本罪既遂。
尤湖XX公司于1998年7月7日在陜西省渭南市注冊成立。尤湖XX公司為解決資金問題,面向社會進行虛假宣傳,謊稱購買該公司用于安放死者骨灰的塔位可以增值,并以不定期提高塔位價格、承諾回購等手段,欺騙、誘導社會群眾購買塔位,借此大肆非法吸收公眾資金。此外,尤湖XX公司還以協議的方式向個人和企業借款,并約定高額利息。2007年9月21日,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裁定,維持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認定被告單位尤湖XX公司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采取虛假宣傳等手段,以高額回報為誘餌,非法向社會不特定群體吸收資金1.07億余元,數額特別巨大,嚴重擾亂了國家金融管理秩序,其行為已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因此,當企業選擇民間融資時,當務之急便是洗脫“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嫌疑。否則,企業便將自身置于非常危險的境地。
集資詐騙罪
集資詐騙罪是經濟犯罪領域唯一保留死刑的罪名,規定在我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有關金融法律、法規的規定,使用詐騙方法進行非法集資,擾亂國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財產所有權,且數額較大的行為。由于立法對集資詐騙行為采取從嚴打擊的態度,因此,刑事司法領域對此罪的認定標準應當清晰明確。而“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這一主觀要件,確實增大了法律解釋的空間。根據2010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的規定,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一)集資后不用于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于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二)肆意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三)攜帶集資款逃匿的;(四)將集資款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的;(五)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返還資金的;(六)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逃避返還資金的;(七)拒不交代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的;(八)其他可以認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因此,如果企業在短期內非法募集大量資金,并將資金所有權轉歸自己,或任意揮霍,或攜款潛逃,便可推知其非法占有目的。
此前轟動一時的吳英案,檢察機關就以集資詐騙罪指控起訴。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吳英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個人或企業名義,采用高額利息為誘餌,以注冊公司、投資、借款、資金周轉等為名,非法集資,所得款項用于償還本金、支付高息、購買房產、汽車及個人揮霍等,集資詐騙人民幣達3.89億余元。以之為鑒,企業在民間融資過程中,須謹防“集資詐騙”風險。
互聯網融資
金融市場化和網絡大眾化,使得企業融資在互聯網領域開辟出新渠道,緊隨潮流,網絡借貸平臺異軍突起,迅速占領了金融市場。機遇與挑戰相伴相生,企業借助互聯網融資,優勢顯而易見,風險也不容小覷。
與金融機構融資、民間融資相比,互聯網融資雖在靈活便利方面極具優勢,但與之相匹配的是,其蘊含一些特殊的法律風險。
互聯網融資更易觸發“涉眾型”罪名
互聯網作為企業融資的新渠道,受到了廣泛關注和熱烈追捧,P2P平臺快速興起這一事實便是最有力的論證。自從2007年全國第一家P2P平臺“拍拍貸”成立以來,網絡借貸成為金融領域炙手可熱的行業。截止2013年年底,全國各類線上P2P平臺接近700家,同比2012年增長5倍多。然而,隨著“哈哈貸”事件、“淘金貸”事件、“優易網”事件、“東方創投”事件的發生,使P2P平臺背后隱藏的法律風險也逐漸暴露。P2P平臺最易涉嫌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此前轟動一時的“東方創投案”最終就是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定罪量刑的,“優易網案”則是目前國內首個以集資詐騙罪名公開審理P2P平臺的案例。隨著網貸行業的迅速升溫,借款逾期、投資人提現困難、平臺老板跑路等隱患逐漸浮出水面,人們也將關注重心更多地轉移到平臺法律風險防范、投資人冷靜分散投資及如何理性維權等角度,但對于網絡借貸法律關系中的一方,企業通過P2P平臺融資的法律風險卻鮮有提及。在此,專家有必要為企業敲響警鐘。
從實踐經驗來看,企業通過互聯網融資,往往會借助P2P平臺發布借款標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而一旦企業選擇在互聯網上發布融資信息,該信息的傳播范圍和宣傳效果便遠遠超出了企業可掌控的范圍。由此,相比于傳統融資方式而言,互聯網融資使企業更易陷入“涉眾型”罪名的追訴。
互聯網融資不利于企業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在刑事司法領域,被告企業是否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積極認錯、彌補損失、取得諒解,不僅是影響司法機關作出判斷的重要因素,有時甚至可能影響法院的定罪量刑。因此,被告企業能否在案發后采取及時有效的補救措施,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如果企業選擇通過互聯網融資,其面對的投資者是來自五湖四海且未曾謀面的陌生人,企業時常會陷入這樣的困境:當融資企業想及時還款或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時,通常可能無法聯系到具體的每一位投資者,從而導致企業無法快速止損,以降低社會危害程度。而這一點,卻是司法機關相當看重的情節。
以上這些風險并非屬于互聯網融資所獨有,也許在金融機構融資和民間融資同樣存在,但互聯網融資將其成倍放大,使之成為企業互聯網融資中不可不談的特殊法律風險,也成為企業明哲保身的關鍵所在。
總而言之,市場經濟的蒸蒸日上,使得國強民富的夢想變成現實,從而為企業融資渠道的多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傳統金融機構之外,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不僅有助于企業解決燃眉之急,而且有利于活躍經濟,帶動投資,打破金融機構獨領風騷的壟斷局面。與此同時,民間融資和互聯網融資渠道的放開,對中小微企業來說也是利好消息。
小編提醒大家,當我們為之歡欣鼓舞時,切莫忽視其中隱含的刑法風險,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或許,這也是本文綿薄價值之所在。當然,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在線法律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派出所可以開違停罰單嗎
2021-01-13掛名法人代表有什么后果
2021-01-06房產公司合并資質怎么處理
2020-11-21機動車雙方責任一方不修拖著怎么辦
2021-02-27公務員錄用公示期間舉報如何解決
2021-03-18毆打他人怎么處罰
2021-02-25贈與合同訂立的原則
2020-12-28簡易程序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2仲裁條款向第三人擴張與合同相對性的沖突是什么
2021-01-22交通事故從起訴到發傳票是多少天?
2021-03-19開發回遷房房產證如何辦理
2020-12-25承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2-14一位老人去世后留下的房產如何繼承
2021-03-23房屋產權的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22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材料有哪些
2021-03-23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不管怎么辦
2020-12-03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如何認定
2021-01-25保險人未及時作出核定賠償要負什么責任
2020-12-29保單質押率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