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工傷認定是由工傷保險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等相關規定對受傷害職工的傷害性質進行判定。在工傷認定期間,對勞動關系的存在產生糾紛的,筆者認為,應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直接確認勞動關系存在與否,其勞動仲裁處理不是前置程序。理由如下:
一是工傷認定程序中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直接進行勞動關系確認具有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第二項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表面看來,它是要求當事人舉證,其實是授予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當事人提交的證明勞動關系的所有材料進行審查和判斷,從而對當事人雙方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存在與否進行確認的權利。對此,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在《關于勞動行政部門在工傷認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勞動關系確認權請示的答復》([2009]行他字第12號)中明確:“根據《勞動法》第九條和《工傷保險條例》第五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勞動行政部門在工傷認定程序中,具有認定受到傷害的職工與企業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的職權。”基于此,在工傷認定程序中,單位對勞動關系提出異議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調查核實,責令單位提供其掌握管理的與證明勞動關系有關的材料等,進而對勞動關系存在與否進行確認。另外,即使用人單位對勞動關系不提異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也應主動審核調查,以防當事人雙方合伙騙取工傷保險基金。
二是正確理解”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第一項規定,“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適用本法;第五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即法律授予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對勞動關系爭議具有確認權。不過,并非凡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必須由其處理,正如前述,工傷認定程序中發生的勞動關系爭議應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查并作出確認;其他可由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作出確認,如請求給付工資時所發生的勞動關系爭議。
三是及時保護受傷害職工權益之所需。對勞動關系存有爭議的準工傷案件,若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對勞資雙方的關系進行確認,再到法院起訴、上訴、申訴,正常時間約1年;若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利用職權調查核實,確認勞動關系,進而做出因工負傷的決定,會為受傷害職工維權省去約1年的時間,這樣可以避免多余訴累給受傷害職工帶來更大傷害。受傷害職工本來不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充分行使工傷認定程序中對勞動關系確認的職權,否則,即使勞動者提供了真實勞動合同、工資憑證等,只要單位對勞動關系提出異議,就讓其走仲裁程序,也實在有悖公平、公正的法律原則,《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申請工傷認定時要提交勞動關系證明材料將失去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套路貸主從犯怎樣判定
2021-02-09股東虛假簽字能否行政訴訟
2021-02-13再審提交哪些證據,才是新證據
2020-11-15商業銀行到境外借款是否需要批準
2021-01-08虛假訴訟1萬元怎么判
2020-12-15婚前房產已贈與并過戶還能反悔嗎
2020-12-26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房產贈與給子女的契稅怎么計算
2020-12-30什么叫傷殘津貼,傷殘津貼應該如何計算
2021-01-08技術聘用合同是否屬于勞動爭議
2021-01-18買車未索保險合同保險免賠后果自擔
2021-03-07保險合同違約的類型
2021-01-15保險違約如何去防范
2020-12-25保險公司保證金退還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0原保險與再保險區別在哪里
2021-02-12沒資格證保險公司到底賠不陪
2021-01-08騙保的民事后果
2021-01-13帶設計方案土地出讓方式的規定是如何的
2021-02-26拆遷補償合同糾紛時效怎么認定
2021-02-15未經這幾項程序,政府有權將你的房子作為違建拆除嗎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