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二稿已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進行審議。草案第36條內容“擾亂法庭秩序犯罪”的修改內容引起法學人士熱議。刑法學家認為,用刑罰手段來規范當事人或律師的“鬧庭”行為,顯得過于嚴苛。有律師建議,如出現侮辱、誹謗司法人員的情形,在使用刑罰方式懲戒之前,可先行警告或訓誡。
侮辱、誹謗法官或被處三年徒刑
昨日下午,“《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36條研討會”在京舉辦,會議上學者、律師深入探討了此條立法的得失問題,就司法權威的維護和律師辯護權之間的均衡關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興良認為,第36條所修改的是原《刑法》的309條關于“擾亂法庭秩序罪”的規定,其目的主要是為了規范庭審中當事人或律師的“鬧庭”行為。
根據草案規定,有聚眾哄鬧,毆打、侮辱、誹謗、威脅司法工作人員行為的,將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陳興良表示,我國司法改革要求建立以庭審為中心的刑事法體系,法庭將成為定罪量刑的主戰場,但規范法庭秩序的同時,不應影響到當事人或律師的辯護行為。
就草案第36條第3款“侮辱、誹謗、威脅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不聽法庭制止,嚴重擾亂法庭秩序”而言,陳興良指出問題所在“威脅”,因為侮辱誹謗在《刑法》當中規定比較明確,在理論和司法實踐當中把握和界限都是明確的。
在我國《刑法》當中,威脅這個行為方式,一般都是與暴力相提并論的,稍微擴大一點解釋,除了傷害、殺害威脅,還包括損害財產、侮辱人格、損害名譽等威脅,這里的威脅內容,都是指損害他人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利,這樣一個威脅的含義還是比較明確的。
但是在《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36條中,“威脅”一詞是離開了前面的暴力單列出來,這種情況下,威脅容易被做擴大化的解釋。
“因為威脅這個詞的含義很寬泛,離開了特定語境,一般性的威脅做某種擴大化解釋。”陳興良說。
何為情節嚴重?實踐中較難界定
陳興良提出,第36條第4項“有其他擾亂法庭秩序行為,情節嚴重的”兜底條款易被濫用。
擾亂法庭秩序行為的范圍是非常寬泛的,說話、交頭接耳、鼓掌、拍照都可以被認為是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但達到何種程度,可被認定為是“情節嚴重”,則較難界定。
陳興良認為,根據這個規定,當事人和律師的辯護行為會受制于法院和檢察院,從而削減了律師的法定職責。
建議追究刑責前先警告或訓誡
北京市尚權律師事務所律師高文龍建議,在條文當中設置幾個階段性的制裁方式,比如對于侮辱、誹謗、威脅司法人員首先警告或者訓誡,如果說不足以制止或者不足以排除的話,再用刑罰的方式進行歸制。
另外,高文龍提出,可以模仿刑法第201條關于偷稅罪的規定,“該項規定實際上是設計了一個程序,當稅務機關已經下達了交稅通知,納稅人補交了稅款之后,不再追究刑事責任,如果一定要修改,是不是可以模仿這條?”
也就是說,如果刑辯律師確實在法庭上侮辱、誹謗、威脅了司法人員,經過法律協會的警告訓誡之后,應可以不再追究該律師的刑事責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教授翼祥德認為,草案第36條規定的刑罰量刑過于嚴苛,“對于可能出現的律師違反法庭紀律的行為,通過吊銷其行業執照即可達到懲戒目的。”
他認為,吊銷行業執照、拘留這兩個懲戒規定,足以保證刑事辯護律師不敢擾亂法庭秩序,而不需要將懲戒措施上升到刑事。
關鍵詞 鬧庭
“鬧庭”的定義在客觀表現上可歸納為:律師在法庭審判過程中挑戰法官的權威而與法官發生爭執的行為,其后果可能是違反法庭秩序。
在司法實踐中,有的當事人或律師為了達到不當訴訟目的會采取過激、非理性的手段,如威脅恐嚇、阻撓騷擾、打砸破壞、圍堵哄鬧、辱罵羞辱等。“鬧庭”的表達方式,可能導致糾紛解決無視法定程序和規范,糾紛的解決準據不再是法律而是權力和情感,嚴重干擾了司法公正。
鏈接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二稿第36條規定,將刑法第309條修改為:有下列擾亂法庭秩序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一)聚眾哄鬧、沖擊法庭的;
(二)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
(三)侮辱、誹謗、威脅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不聽法庭制止,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
(四)有其他擾亂法庭秩序行為,情節嚴重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2013)
2013-01-23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四號
2013-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召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決定
2010-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1990修訂)
1990-04-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和立即行動消除最惡劣形式的童工勞動公約》的決定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2004修正)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決定
1996-05-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
1992-09-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30條第31條的決定
1991-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84-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確認1955年至1965年期間授予的軍官軍銜的決定
1988-07-0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
2002-12-28音像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修訂)
2017-04-14廣播電視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土地調查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一次修正)
2012-03-30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監管辦法
2013-01-06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
2012-11-1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10-22國務院關于表彰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2012-09-05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7-09關于印發《2011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30國務院關于確定三亞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