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為償還生態環境欠賬立法 礦企要邊開采邊治理
《太原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管理辦法》近日施行。該辦法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山西省太原市以立法的形式,創設了有效督促礦山企業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義務的新模式。一座城市為償還生態環境欠賬立法,這在山西省尚屬首次。
地質環境惡化催生立法
“太原市礦山地質環境本身就十分脆弱,極易引發各種地質災害。”太原市國土資源局法規處處長王引平介紹說,在國家劃分的地面塌陷、地裂縫、滑坡、泥石流等48種地質災害中,太原就多達26種,經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查明的地質災害或隱患點達830處,受威脅人數達9萬余人。
太原市粗放型開采礦山資源,在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的地質環境破壞。礦山企業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意識淡薄,導致太原市礦山地質環境狀況逐年惡化。
據初步統計,太原市最多時有煤礦769座,造成地面坍塌、地裂縫面積達350多平方公里,淺層水源疏干的村莊82個,因地質環境破壞形成災害、隱患的村莊達216個,共計2.33萬戶8.5萬人受災,房屋破壞12.9萬間,僅此一項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12.58億元。
太原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孟凡政表示:“歷史欠賬過多、現實生活環境的需要以及治理地質災害環境刻不容緩等,都急需太原市出臺一部專門的法規來改善目前礦山地質環境狀況。”
保證金督促企業盡義務
辦法規定,礦山企業在開采之前,要先繳納一筆資金,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主管部門保存,在采礦過程中,礦山企業要邊開采,邊治理恢復。一次性治理恢復完成或者分期治理恢復完畢,經驗收合格的,保證金的80%將返還礦山企業。自驗收合格之日起3年內,為質量觀察期,期滿后沒有出現質量問題的,保證金余額及利息將全額返還。
采礦權人未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義務或者未達到治理恢復要求的,由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治理恢復;逾期未治理恢復或者經驗收未達到治理恢復要求的,其繳存的保證金及利息不予返還,由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統籌用于治理恢復。
辦法規定,保證金管理遵循采礦權人所有,政府監管、專戶儲存、專款專用的原則。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財政部門在共同確定的銀行開設保證金專用賬戶。
辦法還規定,采礦權人未繳存保證金或者未按期補足差額的,由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繳存;逾期不繳存的,不予年檢,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責令停產停業。不履行限期繳存決定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孟凡政對《法制日報》記者說,保證金既不是行政事業收費,也不是財政收入,更不是增加企業負擔的攤派。保證金的實質是采礦權人為治理恢復自身采礦活動造成的地質環境破壞,全面履行法定義務而預先繳存的具有擔保性質的治理費用。保證金及其利息屬采礦權人所有,專門用于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辦法的實施,可以促使采礦權人積極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義務,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行為將得到有效遏制,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保證金制有助責任落實
山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何建華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該辦法是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法規的有關規定,借鑒其他省市的管理經驗,結合太原市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其目的是為了規范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管理,督促采礦權人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義務,促進礦山生態恢復和改善,保護礦山地質環境。
何建華說,該辦法的實施,轉變了過去“重發展,輕保護,只破壞,不治理”的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扭轉了“企業破壞,群眾受害,政府埋單”的不合理現象,采用了保證金制度這條有效途徑,使采礦權人自覺承擔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責任,既是對國家實行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的具體落實,也是國際通用的慣例。#p#分頁標題#e#
作為該辦法的被約束者,太鋼集團礦業管理部主任林虎生說:“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和治理,對人類生存環境影響特別重大。作為山西省最大的國有企業、龍頭企業,我們認為出臺辦法很及時也很有必要。特別是一些零散小企業生存時間短,企業關閉后就不履行治理地質災害的義務,保證金有效地起到了督促企業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的義務和社會責任的作用。”同時,林虎生建議,為避免企業誤解,政府部門之間應將一些收費協調起來綜合治理,比如水利部門的水土保持、環保部門的植被保護、國土部門的土地復墾等收費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2018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14年修正)
2002-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十三條第一款和第十九條的解釋
2011-08-26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9-03-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對法律實施情況檢查監督的若干規定
1993-09-02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關于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97-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3-04-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原由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的監督管理職責的決定
2003-04-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5-07-0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
1981-06-1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5-03-18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鹵水是礦產資源的答復
1992-07-1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經濟工作監督的決定
2000-03-01機關團體建設樓堂館所管理條例
2017-10-05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
2014-03-10違反《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24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3-02-03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復
2012-06-2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1-12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011-07-19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
2011-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1-04-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
2011-02-0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