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條 【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范圍】《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的“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
(二)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回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
條文注釋
本條明確了“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范圍。
第一項中的“可能有損”有兩層含義:其一,當事人主張的某種事實,只有在“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的基礎上,法院才能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其二,當事人主張的某種事實,雖然存在“可能有損”的情況,但經人民法院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后的結果并未損害國家、社會或他人的合法權益,仍然屬于“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
第二項中應當注意:其一, 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的程序事項,必須是屬于職權行為,如果不屬于職權行為,不在此范圍。例如,若當事人申請追加當事人或者申請審判人員回避,就不屬于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的范圍;其二,所謂“與實體爭議無關”,并不是說與實體爭議毫無關系,只是說與實體爭議無直接關系,是比較而言的。
對于不屬于本條所述情形的,人民法院一般不得依職權而只能依當事人的申請調查收集證據。
關聯法規
《民法通則》第7條
《合同法》第52條
《民事訴訟法》第45條第1款、64條第1、2款、65、119、136、137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3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
《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宜丹律師,河南洛陽人,河南良承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擅長處理合同糾紛、婚姻家事糾紛、追償權糾紛、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等各類民事糾紛案件,法律專業知識扎實,辦案經驗豐富。 本人執業以來,秉著“信譽為本”、“客戶至上”的執業精神,倡導“法理精神和服務創造價值”的理念,始終堅持“憲法法律至上、社會公平正義至上、當事人合法權益至上”的執業追求,在法學專業領域不斷學習,深入研究。力求以學者的嚴謹態度,專家的服務水準,為委托人提供優質高效、盡職盡責的法律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05-30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
2011-02-25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柬埔寨王國領事條約》的決定
2010-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95年修正)
1995-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1999-10-31全國人大關于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華僑捐資興辦學校辦法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
2002-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物業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6年)
2016-02-06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
2015-05-12國務院關于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通知
2013-02-23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3-02-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2012-12-26國務院關于發布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的通知
2012-10-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河北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1-04-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