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關于《全民所有制商業企業新舊會計制度銜接帳務處理辦法》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2-15 · 5669人看過
  按照財政部(92)財會字第69號“財政部關于印發《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制度》的通知”的規定,商業企業將于1993年7月1日起執行新的《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制度》,《國營商業會計制度》將同時廢止。現將全民所有制商業企業執行新制度后的新老制度銜接中有關調帳問題規定如下:

 一、調帳原則
  企業于1993年7月1日前仍然按照原《國營商業會計制度》的規定設置有關的會計帳目,并按原規定的記帳方法進行日常會計核算,編制有關的會計報表。1993年7月1日起,執行新發布的《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制度》。執行新制度后,1993年7月1日以前的業務事項不再調整。調帳時,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對原有經濟事項的調整(如有價證券應計利息等)應作為6月底以前發生的經濟事項補記到6月份帳內。企業應按補記后的數字編制會計報表和科目余額表,并將科目余額作為7月份的月初數。
  企業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對7月份月初余額進行調整,應作為7月份的經濟事項(調整月初數)記入7月份有關帳內,7月份的有關報表應按調整后的數字編制。
  原執行《國營商業會計制度》的其他企業(如商辦工業等),參照本規定和有關行業的規定進行調帳處理。
  本規定只適用于國有商業企業,商業主管部門仍可按原規定執行。如仍設“改轉租企業上交款項”、“改轉租企業占用流動資金”、“改轉租企業占用專用基金”、“改轉租企業占用固定資金”等科目進行核算。

 二、帳目調整
  1.“國家流動資金”“企業流動資金”“固定資金”“更新改造基金”和“接受投資”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國家流動資金”“企業流動資金”“固定資金”“更新改造基金”和“接受投資”科目,而設置了“實收資本”科目進行核算。在調帳時,應按下述規定處理:
  (1)將“專項工程”科目中的待轉已完工程支出中的實際成本與“固定資金”相對沖,借記“固定資金”科目,貸記“專項工程”科目;將“專項工程”科目中的待轉已完工程記錄的應付利息、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耕地占用稅等不構成固定資產價值的其他支出,沖減專用基金,借記有關專用基金科目,貸記“專項工程”科目,不足部分,借記“遞延資產”科目,貸記“專項工程”科目。
  (2)按上述規定及第18條處理后,再將“國家流動資金”“企業流動資金”“固定資金”“更新改造基金”和“接受投資”科目的余額轉入“實收資本”科目。
   2.“其他流動資金”科目
  原制度中的“其他流動資金”科目核算企業接受私股資金、代管集體企業股金、公積金等其他流動資金。新制度未設此科目,調帳時,應將原“其他流動資金”科目各明細科目的余額中確實無法償還的部分轉入“實收資本”科目,其余部分轉入“長期應付款”科目,并設明細帳反映。
  3.“特種儲備資金”科目
  新制度中設置了“特準儲備資金”科目,轉帳時,應將“特種儲備資金”科目的余額轉入“特準儲備資金”科目。
  4.“流動資金借款”“基建借款”“專用借款”科目
  原制度按借款的用途分設了“流動資金借款”“基建借款”“專用借款”三個科目。新制度將企業的借款按償還期長短分設“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兩個科目核算。在調帳時,企業應對“流動資金借款”“基建借款”“專用借款”科目的余額進行分析,屬于一年以內需要償還的借款,轉入“短期借款”科目,借記“流動資金借款”“基建借款”“專用借款”科目,貸記“短期借款”科目;屬于超過一年以上需要償還的借款轉入“長期借款”科目,借記“基建借款”“專用借款”等科目,貸記“長期借款”科目。
  企業在作上述調帳時,應對“基建借款”“專用借款”科目的應計未計利息及外幣折合差額進行分析,分別處理:
  (1)凡借款購建固定資產的項目未完工的,應計入有關工程成本。
  (2)凡借款購建固定資產的項目已完工的以及其他長期借款項目,屬于1993年6月30日以前借入的貸款,已經發生的利息和外幣折合差額,經批準沖減企業專用基金結余,借記有關專用基金科目,貸記“基建借款”“專用借款”或“專項工程”科目;屬于未抵沖的利息和外幣折合差額,計入待攤費用或遞延資產,借記“待攤費用”或“遞延資產”科目,貸記“基建借款”“專用借款”科目。尚未沖減的以及以后新發生的利息和匯兌損益,有承受能力的企業,按照新制度規定計入“財務費用”沒有承受能力的企業,經主管財政機關批準,先記入“遞延資產”科目,分期轉入“財務費用”科目。
  (3)屬于1993年7月1日以后借入的借款利息和外幣折合差額,按照新制度的規定處理。
  5.“進銷差價”科目
  新制度中設置了“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轉帳時,應將原“進銷差價”科目的余額轉入“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6.“代銷商品價款”科目
  新制度中設置了“代銷商品款”科目,轉帳時,應將原“代銷商品價款”科目的余額轉入“代銷商品款”科目。
  7.“應付貨款”科目
  新制度設置了“應付帳款”科目,轉帳時,企業應將“應付貨款”科目的余額轉入“應付帳款”科目。
  8.“預收貨款”科目
  新制度中設置了“預收帳款”科目,轉帳時應將原“預收貨款”科目的余額轉入“預收帳款”科目。
  9.“應付票據”科目
  新老制度中“應付票據”的核算內容基本相同。調帳時,將“應付票據”科目的余額直接轉帳或沿用舊帳。
  10.“其他應付款”科目
  新制度設置了“其他應付款”科目,但核算內容有所變化。在調帳時,應將“其他應付款”科目的余額直接轉帳或沿用舊帳。
  11.“預提費用”科目
  新老制度均設置了“預提費用”科目。在調帳時,應將“預提費用”科目的余額直接轉帳或沿用舊帳。
  12.“應付工資”科目
  新制度也設置了“應付工資”科目,但在核算內容上有所變化。在調帳時,應將“應付工資”科目的余額直接轉帳或沿用舊帳。
  13.“待處理損失”“待處理收益”科目
  新制度將“待處理損失”科目和“待處理收益”科目合并為“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企業已列入待處理的固定資產損失和盤盈,在執行新制度前應按老辦法處理完畢,不存在調帳問題。已列入待處理的流動資產損失和盤盈,尚未處理完畢部分,應分別自“待處理損失”科目和“待處理收益”科目轉入“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
  14.“商品削價準備金”科目
  新制度設置了“商品削價準備”科目,其核算方法有所改變,調帳時,應將原“商品削價準備金”科目的余額轉入“商品削價準備”科目。
  15.“應交稅金”科目
  新制度設置了“應交稅金”科目,但核算內容有所變化。在調帳時,應將“應交稅金”科目的余額直接轉帳或沿用舊帳。
  16.“應交承包費或利潤”科目
  新制度設置了“應付利潤”科目,并且核算內容較原制度有所變化。調帳時,應將“應交承包費或利潤”科目的余額轉入“應付利潤”科目。
  17.“折舊”科目
  新制度設置了“累計折舊”科目,但核算內容與原“折舊”科目基本相同。在調帳時,將“折舊”科目的余額轉入“累計折舊”科目。
  18.“大修理基金”“福利基金”“企業留利基金”科目
  新制度不再設置有關專用基金科目,除了上述有關規定中涉及的內容外,企業應將“企業留利基金”中的“企業發展基金”“調劑基金”“后備基金”明細科目和“承包風險基金”科目的余額轉入“盈余公積”科目;將“大修理基金”“福利基金”和“企業留利基金--集體福利基金、職工獎勵基金”科目的余額分別轉入“預提費用”“應付福利費”和“應付工資”科目。結轉前,“企業留利基金--企業發展基金、調劑基金、后備基金、承包風險基金”科目中,如果有的明細科目有借方余額,應與其他明細科目的貸方余額相對沖,如沖抵后仍為借方余額或均為借方余額,應將其借方余額與“固定資金”、“國家流動資金”、“企業流動資金”等科目的貸方余額相對沖。“大修理基金”科目如有借方余額的,應轉入“待攤費用”或“遞延資產”科目。“福利基金”科目如果有借方余額,經批準后,先用其他專用基金抵補,抵補的順序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19.“工資基金”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工資基金”科目。“工資基金”科目如有余額,先按照10%提取工資儲備基金,在“應付工資”科目下單設“工資儲備”明細科目進行核算。對其余部分應轉入“應付工資”科目。
  20.“統籌退休基金”科目
  新制度中未設此科目,轉帳時,應將“統籌退休基金”科目的余額轉入“其他應付款”科目。
  21.“專用撥款”科目
  原制度中的專用撥款科目主要核算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挖潛革新改造撥款;二是科技三項費用撥款;三是扶持生產撥款;四是網點建設撥款。對于第一、四項內容,在調帳時,應將其余額轉入“實收資本”科目。對于第二、三類撥款”,其資金屬性在尚未使用前難以界定,企業可以增設“專項應付款”科目核算,待撥款項目完成或項目確定后,屬于核銷部分,報經批準后,沖銷“專項應付款”科目;其余部分轉入“資本公積”科目。
  22.“專項應付款”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專項應付款”科目。調帳時,將“專項應付款”科目的余額(扣除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應付款以及其他長期應付款以外)進行分析,如有留成外匯調劑轉讓所得的人民幣收益先轉入有關專用基金,其余部分分別轉入“其他應交款”“應付帳款”和“其他應付款”科目。
  23.“市場調節基金”科目
  新制度未設此科目,調帳時,企業對已提取未上交的或上級主管部門撥入的市場調節基金應區分不同情況處理;屬于無償使用的部分作為增加國家專項撥款,比照第21條處理;屬于有償使用的部分轉入“其他應付款”科目。
  24.“利潤”科目
  新制度中設置了“本年利潤”科目。企業在調帳時,對于已記入“利潤”科目的經濟業務一律不調整。執行新制度后,再按新制度的要求進行核算。
  25.“其他單位交來利潤”科目
  新制度中設置了“投資收益”科目核算企業對外投資取得的收入或損失,在轉帳時,如企業按月結轉利潤的,“其他單位分來利潤”科目無余額;如企業不是按月結轉利潤的,應將“其他單位分來利潤”科目的余額轉入“利潤”科目。執行新制度后,再將其他單位交來的利潤記入“投資收益”科目。
  26.“所屬應交利潤”和“撥付所屬應補虧損”科目
  新制度未設上述科目,企業根據核算需要可以增設相應科目,調帳時,可直接轉帳或沿用舊帳。
  27.“上級應彌補虧損”和“繳上級應繳利潤”科目
  新制度未設上述科目,企業根據核算需要可以增設相應科目,調帳時,可直接轉帳或沿用舊帳。
  28.“在途商品”科目
  新制度中設置了“商品采購”科目核算企業購進商品的采購成本,轉帳時,應將“在途商品”科目的余額轉入“商品采購”科目。
  29.“庫存商品”科目
  新舊制度均設置了該科目,但核算內容有所調整,轉帳時,應對原“庫存商品”科目的余額進行分析,將其中的“委托加工商品”專戶的余額轉入“加工商品”科目;將其中的“接受代銷商品”專戶的余額轉入“受托代銷商品”科目;將其他明細科目或專戶的余額轉入“庫存商品”科目。
  如出租業務較多,按新制度的要求單設“出租商品”科目的企業,原庫存商品中如有出租商品的,應將出租商品的進貨原價轉入“出租商品”科目。
  煤炭批發企業的進貨運雜費,按照新制度的要求,一律作為經營費用處理,庫存煤炭中不再分攤此項費用。6月份月末庫存商品中不再分攤運雜費,取消“結存費用”專戶,所發生的運雜費均應轉入“利潤”科目。
  30.“特種儲備商品”科目
  新制度中設置了“特準儲備物資”科目,轉帳時,應將“特種儲備商品”科目的余額轉入“特準儲備物資”科目。
  31.“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科目
  新老制度中均設置了“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科目,轉帳時,可以直接轉帳或沿用舊帳。
  32.“包裝物”科目
  新老制度對企業包裝物的攤銷方法有所調整,調帳時,可將“包裝物”科目的余額直接轉帳或沿用舊帳。
  33.“物料用品”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物料用品”科目,而設置了“材料物資”科目,轉帳時,應將“物料用品”科目的余額轉入“材料物資”科目。
  34.“低值易耗品”科目
  新制度對在用低值易耗品分別采用一次攤銷法、按使用期限分次攤銷法和五五攤銷法三種方法,并設置了“庫存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攤銷”三個明細科目進行核算。原來未設置“低值易耗品攤銷”明細科目的企業,低值易耗品采用 按使用期限分次攤銷及五五攤銷法的,應將在用低值易耗品的實際成本記入“在用低值易耗品”明細科目,按其實際成本與其攤余價值的差額,記入“低值易耗品攤銷”明細科目,按其攤余價值沖減“庫存低值易耗品”明細科目。
  35.“待攤費用”科目
  新會計制度仍設置“待攤費用”科目,但核算內容有所變化。原制度中“待攤費用”科目核算的各項費用,攤銷期限在一年之內的,仍留在“待攤費用”科目核算,攤銷期限超過一年的,新制度設置了“遞延資產”科目。“遞延資產”科目,核算企業發生的不能全部計入當期損益,應由以后年度分期攤銷的費用,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攤費用。調帳時,企業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1)對“待攤費用”科目的余額進行分析,屬于一年內可以攤銷的費用,仍保留在該科目內不予結轉;屬于一年以上方予攤銷的費用,轉入“遞延資產”科目。
  (2)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凡已完工轉入固定資產科目,仍在“固定資產”科目核算,不予結轉;凡未完工的,其實際支出仍保留在“專項工程”科目,與其他未完工程支出一并轉入“在建工程”科目,待完工后,再按新制度的要求轉入“遞延資產”科目。
  36.“現金”“銀行存款”和“專項存款”科目
  新制度中“現金”“銀行存款”科目的核算內容基本與原制度相同,“銀行存款”科目增加了核算內容。調帳時,應將“現金”“銀行存款”科目的余額直接轉帳或沿用舊帳。
  新制度取消了“專項存款”科目,調帳時,應將“專項存款”科目的余額轉入“銀行存款”科目。
  37.“業務周轉金”和“其他應收款”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業務周轉金”科目,企業的業務周轉金可在“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調帳時,應將“其他應收款”科目的余額直接轉帳或沿用舊帳,將“業務周轉金”科目的余額轉入“其他應收款”科目。
  38.“委托銀行收款”科目
  按照新制度的規定,企業采用異地托收承付和委托銀行收款結算方式銷售商品委托銀行收取的價款通過“應收帳款”科目核算,不再設置“委托銀行收款”科目,在轉帳時,應將“委托銀行收款”科目的余額轉入“應收帳款”科目。
  39.“應收貨款”科目
  新制度中設置了“應收帳款”科目,在轉帳時,應將“應收貨款”科目的余額轉入“應收帳款”科目。
  40.“預付貨款”科目
  新制度中設置了“預付帳款”科目,轉帳時,應將“預付貨款”科目的余額轉入“預付帳款”科目。
  41.“應收票據”科目
  新制度中應收票據的核算內容與原制度基本相同,企業在調帳時可直接將“應收票據”科目的余額轉帳或沿用舊帳。
  42.“應收補貼款”科目
  新制度中未設置“應收補貼款”科目,如果企業經營政策虧損商品而應收財政部門的定額補貼款可以增設“應收補貼”科目。調帳時,將原“應收補貼款”利潤的余額轉入“應收補貼”科目。
  43.“待決應收款”科目
  新制度中未設置此科目,轉帳時,應將“待決應收款”科目的余額轉入“應收帳款”科目。
  44.“應彌補虧損”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應彌補虧損”科目,在調帳時,應區別情況處理:應由財政彌補的虧損和應由上級主管部門彌補的虧損反映了企業與國家財政和上級主管部門的結算關系,企業在未收到此項補虧資金前,作為一筆債權,仍然保留在“應彌補虧損”科目內,待有關方面彌補后,逐步轉平。
  應由以后年度利潤彌補的虧損及應由投資方彌補的虧損屬于所有者權益的減項,調帳時應將其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借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貸記“應彌補虧損”科目。
  45.“固定資產”科目
  新會計制度仍然使用“固定資產”科目,由于新老制度的固定資產劃分標準不同,原作為固定資產核算的勞動資料,一部分要轉為低值易耗品,而另一部分原作為低值易耗品核算的勞動資料,要轉為固定資產。
  在調帳時,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攤銷法的企業,將固定資產轉為低值易耗品時,按已提折舊,借記“折舊”科目,按固定資產的凈值,借記“待攤費用”或“遞延資產”科目,按固定資產原價,貸記“固定資產”科目。低值易耗品采用按使用期限分次攤銷的企業,按固定資產已提折舊,借記“折舊”科目,貸記“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攤銷”科目;按固定資產原價借記“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低值易耗品采用五五攤銷法的企業,應將已提折舊,借記“折舊”科目,按固定資產原價的50%,貸記“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攤銷”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待攤費用”或“遞延資產”科目;按固定資產原價,借記“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
  原作為低值易耗品核算的勞動資料需要轉為固定資產的,不再結轉,仍然作為低值易耗品核算,以后新發生時再按固定資產的劃分標準進行核算。
  46.“待核銷基建支出”科目
  根據新制度的規定,企業購建固定資產過程中發生的費用,不再采用核銷的辦法。新制度沒有設置“待核銷基建支出”科目。企業應在調帳時,對原“待核銷基建支出”科目的余額進行分析:屬于借款利息部分,經批準,沖減專用基金,借記有關專用基金科目,貸記“待核銷基建支出”科目;未抵沖利息部分,以及待核銷基建支出中的其他支出,應分別攤銷期限,分別轉入待攤費用或遞延資產,借記“待攤費用”或“遞延資產”科目,貸記“待核銷基建支出”科目。
  47.“專項物資”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專項物資”科目。調帳時,應將“專項物資”科目的余額轉入“在建工程--工程物資”科目,借記“在建工程--工程物資”科目,貸記“專項物資”科目。
  48.“專項工程”科目
  新制度中未設置“專項工程”科目,而設置了“在建工程”科目,調帳時,應按本規定首先對“專項工程”科目進行相應調整后,再將其余額轉入“在建工程”科目。
  49.“專項應收款”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專項應收款”科目,調帳時,應將“專項應收款”科目分別轉入“應收帳款”和“其他應收款”科目。
  50.“對外投資”和“有價證券”科目
  老制度中對企業對外投資設置了“對外投資”和“有價證券”兩個科目進行核算。在新制度中,對企業對外投資是按照投出資金期限的長短分別設置“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科目。
  企業在調帳時,應對“有價證券”和“對外投資”科目的余額進行分析,屬于不準備在一年內變現的投資,應自“有價證券”科目轉入“長期投資”科目,其余部分轉入“短期投資”科目;屬于能隨時變現,持有時間不超過一年的投資,應自“對外投資”科目轉入“短期投資”科目。
  在結轉債券投資時,債券的應計利息,在轉帳前應事先預提計入有關專用基金科目,預提后再予結轉。預提時,應按照債券票面價值和票面利率以及已持有時間計算出長期債券投資應計的利息,借記“有價證券”科目,貸記有關專用基金等科目;轉帳時,將長期債券本息,借記“長期投資”科目,貸記“有價證券”科目。將短期債券投資本息,借記“短期投資”科目,貸記“有價證券”科目。結轉屬于能隨時變現,持有時間不超過一年的其他投資,借記“短期投資”科目,貸記“對外投資”科目;原“對外投資”科目中屬于在一年內不準備變現的投資,轉入“長期投資”科目中。
  新制度規定,長期投資中的股票投資和其他投資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用成本法或權益法核算。在采用權益法核算的情況下,長期投資帳戶所反映的企業投資額,要隨著其所占有的接受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增減變動而變動,即接受投資單位凈資產增加(或減少),作為投資收益(或損失),同時長期投資帳戶也同樣增加(或減少)。按照新制度的規定,長期投資采用權益法記帳的企業,在進行上述調帳前,還應將對外投資帳戶按權益法的要求進行調整,調整增加的數額,借記“對外投資”科目,貸記“固定資金”科目;調整減少的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51.“利潤分配”和“分給其他單位利潤”科目
  新制度將原“利潤分配”和“分給其他單位利潤”科目合并為“利潤分配”一個科目。調帳時,對已記入“利潤分配”科目的經濟事項不作調整,執行新制度后,按新制度的規定進行核算。
  52.“營業收入”科目
  新制度將“營業收入”科目分解為“商品銷售收入”和“代購代銷收入”兩個科目。6月末,企業應按原制度的規定將營業收入轉入“利潤”科目,結轉后,“營業收入”科目應無余額。7月1日起,按新制度的有關規定執行。
  53.“附營業務收入”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附營業務收入”科目,企業發生的商品銷售以外的其他業務收入設置了“其他業務收入”科目核算。6月末,結轉“利潤”科目后,“附營業務收入”科目應無余額,7月1日起,按新制度的規定執行。
  54.“財產溢余”科目
  新制度未設“財產溢余”科目,企業發生的流動資產溢余在報經批準處理時,作沖減“經營費用”處理。6月末,結轉“利潤”科目后,本科目應無余額,7月1日起,按新制度的有關規定執行。
  55.“補貼收入”科目
  新制度中沒有設置“補貼收入”科目,如果企業發生因經營政策性虧損商品由財政撥補的定額補貼款,應增設“補貼收入”科目核算。6月末,結轉“利潤”科目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56.“營業外收入”科目
  新制度中也設置了“營業外收入”科目,但核算內容有所調整。6月末,結轉“利潤”科目后,本科目應無余額。7月1日起,按新制度的規定執行。
  57.“營業成本”科目
  新制度未設“營業成本”科目,企業的商品銷售成本設置了“商品銷售成本”科目核算。6月末,結轉“利潤”科目后,“營業成本”科目應無余額,7月1日起,企業應按新制度的規定執行。
  58.“費用”科目
  新制度中將“費用”科目分解為“經營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三個科目,核算內容也有所調整。6月末,結轉“利潤”科目后,“費用”科目應無余額,7月1日起,按新制度的規定執行。
  59.“稅金”和“教育費附加”科目
  新制度將“稅金”和“教育費附加”科目合并為“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一個科目。6月末,結轉“利潤”科目后,“稅金”和“教育費附加”科目均無余額,7月1日起,按新制度的規定執行。
  60.“附營業務成本”科目
  新制度未設“附營業務成本”科目,企業發生的商品銷售業務以外的其他業務成本設置了“其他業務支出”科目核算。6月末,結轉“利潤”科目后,“附營業務成本”科目應無余額,7月1日起,按新制度的規定執行。
  61.“商品削價損失”科目
  新制度未設此科目,6月末,結轉“利潤”科目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62.“財產損失”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財產損失”科目,將其有關核算內容分別在“經營費用”和“營業外支出”科目核算。6月末,結轉“利潤”科目后,“財產損失”科目應無余額,7月1日起,按新制度的規定執行。
  63.“補貼工農業支出”科目
  新制度未設此科目,6月末,結轉“利潤”科目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64.“退休離休支出”科目
  新制度中未設置“退休離休支出”科目,將其核算內容并入“管理費用”科目。6月末,結轉“利潤”科目后,“退休離休支出”科目應無余額,7月1日起,按新制度的規定執行。
  65.“營業外支出”科目
  新制度中也設置了“營業外支出”科目,但核算內容與原制度有所調整。6月末,結轉“利潤”科目后,原“營業外支出”科目應無余額,7月1日起,按新制度的規定執行。
  66.“市場調節支出”科目
  新制度未設此科目,6月末,結轉“利潤”科目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67.“壞帳準備”科目
  新制度設置了“壞帳準備”科目,但原制度中未設此科目。提取壞帳準備的企業,企業應于年度終了,按照應收帳款余額的一定比例提取壞帳準備。由于新制度是于1993年7月1日起執行,因此,6月底可不提取壞帳準備,待年度終了時,再按照規定提取。調帳時,已經超過三年的應收帳款,應在“應收帳款”科目單獨核算,其中,確實不能收回的報經批準后分期處理。
  68.“固定資產清理”科目
  新制度設置了“固定資產清理”科目。企業應對已轉入清理的固定資產分別情況進行處理:
  凡屬已轉入清理并已自“固定資產”科目轉銷,在備查簿中進行登記的固定資產,不再轉入“固定資產清理”科目。如以后再發生變價收入或清理費用時,再記入“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變價收入大于清理費用的部分轉入營業外收入;變價收入小于清理費用的部分,列作營業外支出。
  企業進行調整帳目后,應按調整后的科目余額編制科目余額表,各科目借方余額合計應與貸方余額合計相等,如不一致,應尋找原因,將錯誤調整過來,直至試算平衡。

 三、會計報表
  企業1993年7月份的“資產負債表”的“年初數”欄內的各項目數字,應根據上年末“資金表”“期末數”欄內所列數字按照新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調整后填列。調整方法可以參照上述調帳有關規定處理。
  1993年7至12月份的“損益表”按下列格式編報(格式附后),從1994年起,按照《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損益表”格式填報。在填列1993年7至12月份的“損益表”時,1至6月份欄按照原《國營商業會計制度》規定的填報口徑填列在有關項目內;本月數欄填列7至12月各月月份按照新的《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填報口徑填列在有關項目內。

                  損益表
                __年__月份          會商02表
                                 單位:元


────────────────────┬──┬────┬───┬─────
      項      目      │行次│1-6月│本月數│本年累計數
────────────────────┼──┼────┼───┼─────
一、商品銷售收入            │1 │    │   │ 
  減:銷售折扣與折讓         │2 │ ×  │   │
  商品銷售收入凈額          │3 │ ×  │   │
  減:商品銷售成本          │4 │    │   │
    經營費用            │  │    │   │
    (或商品流通費)        │5 │    │   │
    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6 │    │   │ 
    商品削價損失          │7 │    │ ×  │
二、商品銷售(或經營)利潤       │8 │    │   │
  加:代購代銷收入          │9 │ ×  │   │
三、主營業務利潤            │10│    │   │
  加:其他業務利潤(或附營業務凈收入)│11│    │   │
  減:管理費用            │12│ ×  │   │ 
    財務費用            │13│ ×  │   │
    匯兌損失            │14│ ×  │   │
四、營業利潤              │15│ ×  │   │
  加:財產溢余            │16│    │ ×  │
    補貼收入            │17│    │   │
    投資收益            │18│ ×  │   │ 
    營業外收入           │19│    │   │
  減:財產損失            │20│    │ ×  │
    補貼工農業支出         │21│    │ ×  │
    離休退休支出          │22│    │ ×  │
    營業外支出           │23│    │   │
五、利潤總額              │24│    │   │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2021-03-02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武澤林

武澤林

執業證號:

11311202410744201

河北方領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武澤林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出境入境管理法

2012-06-30

英雄烈士保護法

2018-04-27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五號)

2012-03-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2007-06-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

2005-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96-05-15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訂)

2000-07-0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2)

2002-08-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行使刑事管轄權的決定

1987-06-23

臺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協商選舉方案

1997-05-0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07-0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0-08-2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0-27

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2004-04-30

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

2015-05-12

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試行辦法

2015-04-20

關于印發《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的通知

2014-03-14

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2014-03-03

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不動產登記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4-02-28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1970-01-01

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

2010-12-2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

2013-03-25

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

2013-03-19

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1-30

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

2012-11-1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

2012-12-1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

2012-12-20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网站在线看|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高清|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热99re久久国超精品首页|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中文 | 性xxxx黑人与亚洲|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欧美人与动牲高清| 十六一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性无码专区无码| 亚洲AV无码不卡| 福利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www.av网| 日本大片免aaa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你懂的| 美国式禁忌在完整有限中字| 国产精品…在线观看| mhsy8888| 日本chinese人妖video|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嘿嘿视频网站在线|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丶|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在线视频免费视频观看|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男女午夜爽爽大片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