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642號
現公布《國務院關于修改〈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的決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總理 李克強
2013年11月9日
國務院關于修改《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的決定
國務院決定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條修改為:“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范圍為中國居民與非中國居民之間發生的一切經濟交易以及中國居民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狀況。”
二、第七條修改為:“中國居民和在中國境內發生經濟交易的非中國居民應當按照規定及時、準確、完整地申報國際收支信息。”
三、第九條、第十條合并,作為第九條,修改為:“中國境內提供登記結算、托管等服務的機構和自營或者代理客戶進行對外證券、期貨、期權等交易的交易商,應當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對外交易及相應的收支和分紅派息情況。”
四、第十一條改為第十條,修改為:“中國境內各類金融機構應當直接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其自營對外業務情況,包括其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其變動情況,相應的利潤、利息收支情況,以及對外金融服務收支和其他收支情況;并履行與中國居民和非中國居民通過其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活動有關的義務。”
五、第十三條改為第十二條,修改為:“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外有直接投資的企業及其他有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的非金融機構,必須直接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其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其變動情況和相應的利潤、股息、利息收支情況。”
六、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三條:“擁有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的中國居民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規定申報其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的有關情況。”
七、第十五條修改為:“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有權對中國居民和非中國居民申報的內容進行檢查、核對,申報人及有關機構和個人應當提供檢查、核對所需的資料和便利。”
八、第十六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銀行、交易商以及提供登記結算、托管等服務的機構應當對其在辦理業務過程中知悉的申報者申報的具體數據嚴格保密。”
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合并,作為第十七條,修改為:“中國居民、非中國居民未按照規定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十、第十九條改為第十八條,修改為:“國際收支統計人員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依法給予處分。
“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銀行、交易商以及提供登記結算、托管等服務的機構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此外,對條文順序和個別文字作相應調整和修改。
本決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
(1995年8月30日國務院批準 1995年9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 根據2013年11月9日《國務院關于修改〈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的決定》修訂)
第一條 為完善國際收支統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范圍為中國居民與非中國居民之間發生的一切經濟交易以及中國居民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狀況。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中國居民,是指:
(一)在中國境內居留1年以上的自然人,外國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在境內的留學生、就醫人員、外國駐華使館領館外籍工作人員及其家屬除外;
(二)中國短期出國人員(在境外居留時間不滿1年)、在境外留學人員、就醫人員及中國駐外使館領館工作人員及其家屬;
(三)在中國境內依法成立的企業事業法人(含外商投資企業及外資金融機構)及境外法人的駐華機構(不含國際組織駐華機構、外國駐華使館領館);
(四)中國國家機關(含中國駐外使館領館)、團體、部隊。
第四條 本辦法適用于中國境內所有地區,包括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保稅區和保稅倉庫等。
第五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規定的程序,負責組織實施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并進行監督、檢查;統計、匯總并公布國際收支狀況和國際投資狀況;制定、修改本辦法的實施細則;制發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單及報表。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協助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工作。
第六條 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實行交易主體申報的原則,采取間接申報與直接申報、逐筆申報與定期申報相結合的辦法。
第七條 中國居民和在中國境內發生經濟交易的非中國居民應當按照規定及時、準確、完整地申報國際收支信息。
第八條 中國居民通過境內金融機構與非中國居民進行交易的,應當通過該金融機構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交易內容。
第九條 中國境內提供登記結算、托管等服務的機構和自營或者代理客戶進行對外證券、期貨、期權等交易的交易商,應當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對外交易及相應的收支和分紅派息情況。
第十條 中國境內各類金融機構應當直接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其自營對外業務情況,包括其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其變動情況,相應的利潤、利息收支情況,以及對外金融服務收支和其他收支情況;并履行與中國居民和非中國居民通過其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活動有關的義務。
第十一條 在中國境外開立賬戶的中國非金融機構,應當直接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其通過境外賬戶與非中國居民發生的交易及賬戶余額。
第十二條 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外有直接投資的企業及其他有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的非金融機構,必須直接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其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其變動情況和相應的利潤、股息、利息收支情況。
第十三條 擁有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的中國居民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規定申報其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的有關情況。
第十四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可以就國際收支情況進行抽樣調查或者普查。
第十五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有權對中國居民和非中國居民申報的內容進行檢查、核對,申報人及有關機構和個人應當提供檢查、核對所需的資料和便利。
第十六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局應當對申報者申報的具體數據嚴格保密,只將其用于國際收支統計。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國際收支統計人員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任何機構和個人提供申報者申報的具體數據。
銀行、交易商以及提供登記結算、托管等服務的機構應當對其在辦理業務過程中知悉的申報者申報的具體數據嚴格保密。
第十七條 中國居民、非中國居民未按照規定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十八條 國際收支統計人員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依法給予處分。
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銀行、交易商以及提供登記結算、托管等服務的機構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十九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本辦法制定《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實施細則》。
第二十條 本辦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察法
2018-03-20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
2009-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200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期間其部隊臨時處于對方領土的地位的協定》的決定
2007-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就業政策公約》的決定
1997-05-0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1988-04-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2001-08-31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2013修訂)
2013-12-07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修訂)
2017-04-14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14號)
2019-04-23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
2018-05-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云南大理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2013-07-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3-02-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
2012-12-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衛生部等部門全國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1-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1-03國務院關于設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通知
2010-02-06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2009-09-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8-12-20國務院關于印發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
2008-09-19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
2008-06-07國務院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