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企業:
為了規范國有企業的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有效防范和化解境外期貨業務風險,現將《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制度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制度指導意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按照《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辦法》,特制定本指導意見。
第二條 獲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能從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進行投機交易。
第三條 企業應該按照本指導意見,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規范有效的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制度,嚴格遵守執行。
第四條 企業最高決策機構應對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負責,包括制定和執行企業有關內部管理制度,確保其持續有效,確保相關人員遵守有關制度。
第五條 企業應定期對管理制度進行審查,確保制度能夠適應實際運作和新的風險控制需要。
第六條 企業的管理制度應傳達到每位相關人員,每位相關人員應理解并貫徹執行管理制度。
第二章 組織機構
第七條 企業的境外期貨業務組織機構及崗位設置應體現管理的垂直性、業務的相互制約性以及職責的分離性。
第八條 企業應由一位副總經理或相當級別的高級管理人員主管境外期貨業務。
第九條 企業可專設境外期貨交易部門,也可在原相關部門設置相應崗位。
第十條 企業應設置交易、結算、資金調撥、會計核算、風險管理、合規、檔案管理等崗位。各崗位應職責明確,體現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關系。除結算和資金調撥,其它各崗位不得相互兼任。交易、結算、會計核算和風險控制的報告路線應分開。
第三章 授權制度
第十一條 與境外代理機構訂立的開戶合同應按公司風險管理政策規定的程序審核后由企業最高決策機構批準,并由企業法定代表人或經法定代表人書面授權的人員簽署,報中國證監會備案。
第十二條 期貨業務操作應實行授權管理。期貨業務授權包括交易授權、交易合同簽約授權和交易資金調撥授權。應保持交易授權、交易合同簽約授權和交易資金調撥授權相互獨立。交易權必須與簽約權、資金調撥權分離。
第十三條 交易授權書應列明有權交易的人員名單、可從事交易的具體種類和交易限額;交易合同簽約授權書應列明有權簽約的人員名單、可簽約交易種類和限額;交易資金調撥授權書應列明有權進行資金調撥的人員名單和資金限額。
第十四條 期貨業務授權書應由企業法定代表人或經法定代表人書面授權的人員簽署。法定代表人簽約及授權的時限為任期時間;經法定代表人書面授權的人員簽約及授權的時限視法定代表人書面授權中的規定而定。
第十五條 授權書簽發后,應及時通知被授權人和相關各方,并報中國證監會備案。被授權人只有在取得書面授權后方可進行授權范圍內的操作。
第十六條 如因各種原因造成授權人簽約或授權權力失效,應立即由企業法定代表人或經法定代表人書面授權的人員通知業務相關各方,并報中國證監會備案。原授權人自其簽約或授權權力失效之時起,不再享有簽發授權書的權力。
第十七條 如因各種原因造成被授權人的變動,應立即由授權人通知業務相關各方,并報中國證監會備案。被授權人自通知之時起,不再享有被授權的一切權利。
第十八條 企業應書面授權其境外代理機構每月向中國證監會報告其交易、資金情況,并隨時接受中國證監會對本企業交易、資金及其他相關情況的檢查,提供相關資料。
第四章 套期保值計劃
第十九條 套期保值計劃的制定應以本企業現貨實際需求為依據,以規避現貨交易價格風險為目的;應列明擬選擇的交易所及境外代理機構,擬保值的現貨品種、計劃數量,擬選擇的期貨品種、計劃數量;期貨持倉量不得超出同期現貨交易總量,期貨持倉時間應與現貨交易時間相匹配,連續12個月份的套期保值頭寸總量不得超出相應時期的套期保值額度。
第二十條 套期保值計劃所含時間長度為十二個月,滾動制定,每季度根據情況修改一次,經最高決策機構批準后實行,并在企業期貨業務主管領導、企業總部現貨部門、風險管理人員處存檔,同時報中國證監會備案。
第二十一條 企業的實際套期保值操作超出所報套期保值計劃范圍的,應經企業最高決策機構審核批準,并立即報中國證監會備案。
第二十二條 企業應根據上一年度的實際保值量、實際使用外匯額、下一年度的保值計劃等對下一年度的外匯風險敞口進行預測,并報中國證監會。
第五章 業務流程
第二十三條 現貨部門(包括企業總部現貨部門和下屬企業,下同)根據現貨交易具體情況,制定每階段的具體保值方案,吸收風險管理人員的意見后,報企業期貨業務主管領導批準后執行。
第二十四條 批準后的具體保值方案,在企業期貨業務主管領導、相關現貨部門、期貨交易人員、風險管理人員處分別存檔。
第二十五條 結算人員根據各現貨部門的風險和保證金情況,確定其頭寸限額,并通知交易人員。
第二十六條 現貨部門以企業認可的方式給交易人員下達明確的交易指令,交易人員審查指令是否符合具體保值方案,如果符合,交易人員選擇合適的市場時機執行交易指令。
第二十七條 交易人員與境外代理機構通過雙方認可的通訊方式初步確認成交。采用電話下達交易指令和確認成立的,必須有電話錄音。
第二十八條 成交確認后,交易人員應立即填寫交易明細表,包括交易時間、交易品種、交易價位、交易量、交割期等具體內容。同時將交易明細表送相關現貨部門、結算人員和風險管理人員。
第二十九條 結算人員核查交易明細表與境外代理機構發來的成交確認是否一致,核查無誤后,結算人員向境外代理機構、相關現貨部門、風險管理人員發送經被授權人簽字的交易確認。風險管理人員核查交易是否符合套期保值計劃和具體保值方案。
第三十條 結算人員將經確認的成交情況通知資金調撥人員和會計核算人員,資金調撥人員依據企業的財務制度進行相應的資金收付,會計核算人員進行帳務處理,并把結算結果通知相關現貨部門。
第三十一條 利用實物交割了結期貨頭寸時,企業應提前對相關現貨部門、交易人員及資金調撥人員等有關各方進行妥善協調,以確保交割完成。
第六章 風險管理制度
第三十二條 企業在開展期貨套期保值業務時,應該建立嚴格有效的風險管理制度,利用事前、事中及事后的風險控制措施,預防、發現和化解信息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
第三十三條 企業應設置專職風險管理人員,不得與境外期貨業務其他崗位交叉,直接對企業期貨業務主管領導負責。風險管理人員應具備期貨經紀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資格。
第三十四條 風險管理人員的主要職責應包括:
(一)制定境外期貨業務有關的風險管理政策及風險管理工作程序;
(二)監督境外期貨業務有關人員執行風險管理政策和風險管理工作程序;
(三)審查境外代理機構的信用情況,審查現貨部門的套期保值資格;
(四)審核現貨部門的具體保值方案;
(五)核查交易人員的交易行為是否符合套期保值計劃和具體交易方案;
(六)對期貨頭寸的風險狀況進行監控和評估,保證套期保值過程的正常進行;
(七)發現、報告,并按照程序處理風險事故。
(八)評估、防范和化解企業境外期貨業務的法律風險。
第三十五條 企業內部應該制定完善的境外代理機構開戶程序以及現貨部門開戶程序并嚴格執行。
第三十六條 企業應該對境外代理機構、結算機構進行資信審查。資信審查可以采用信用評級咨詢、同行業咨詢、客戶群體咨詢等方式進行,并根據境外代理機構的信用等情況,規定其每年的交易限額。
第三十七條 企業在允許現貨部門開戶前應核查其套期保值資格,規定并執行嚴格的保證金制度。
第三十八條 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交易的品種、交易所及境外代理機構必須在有關部門核準的范圍內。
第三十九條 企業應嚴格按照套期保值計劃的規定,控制期貨頭寸建倉總量及持有時間。
第四十條 在已經確認對實物合同進行套期保值的情況下,期貨頭寸的建立、平倉應該與所保值的實物合同在數量上及時間上相匹配。
第四十一條 企業應建立有效的風險測算系統及相應的風險預警系統。
第四十二條 企業應建立內部風險報告制度和風險處理程序。
第四十三條 企業應建立交易錯單處理程序。
第四十四條 企業應妥善選擇交易市場、交易品種及交割期,避免市場流動性風險;密切注意不同交割期之間的基差變化,防范基差風險;合理安排信用額度與保證金,保證套期保值過程正常進行。
第四十五條 企業應嚴格按照有關規
定安排和使用期貨從業人員、高級管理人員及風險管理人員,加強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及業務培訓,提高人員的綜合素質。
第四十六條 企業應設立符合要求的交易、通訊及信息服務設施,并具備穩定可靠的維護能力,保證交易系統正常運行。
第四十七條 企業涉及司法訴訟時,應該評估對正在進行的期貨交易及對信用狀況產生的負面影響,并采取相應措施防范法律風險。
第七章 報告制度
第四十八條 期貨交易人員應每日向其部門負責人報告新建頭寸狀況、開口頭寸狀況、計劃建倉及平倉狀況,市場信息等基本內容。
第四十九條 結算人員、資金調撥人員應每日向本部門負責人報告結算盈虧狀況、開口頭寸風險狀況、信用額度及保證金使用狀況等,同時應通報交易部門負責人及風險管理人員,并由風險管理人員報企業期貨業務主管領導。
第五十條 企業應建立期貨交易部門負責人和結算部門負責人每周逐級報告制度,報告基本內容包括總體頭寸狀況、開口頭寸風險狀況、信用及保證金使用狀況、累計結算盈虧,信用額度及保證金使用狀況等。
第五十一條 風險管理人員應向企業期貨業務主管領導每周書面報告開口頭寸風險狀況、信用及保證金使用狀況、累計結算盈虧、套期保值計劃執行情況等。企業期貨業務主管領導須簽閱報告并返還風險管理人員。
第五十二條 企業應建立合規經理季度和年度報告制度。合規經理應每季度和每年度向企業期貨業務主管領導和總經理提交報告,報告基本內容包括境外期貨業務相關人員對境內外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執行情況、對企業內部有關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等。
第八章 檔案管理制度
第五十三條 企業應對套期保值計劃、交易原始資料、結算資料等業務檔案保存至少3年。
第五十四條 境外期貨業務有關開戶文件、授權文件等檔案應保存至少15年。
第九章 保密制度
第五十五條 境外期貨業務相關人員應遵守本企業的保密制度,并與企業簽訂
保密協議書。
第五十六條 境外期貨業務相關人員未經允許不得泄露本企業的套期保值計劃、交易情況、結算情況、資金狀況等。
第五十七條 企業應根據業務需要,對境外期貨業務的計算機系統應實行分級授權管理制度。如計算機管理人員因崗位變動或調離,應及時更改計算機密碼。
第十章 合規檢查制度
第五十八條 企業應設置合規經理一名,合規經理應具備期貨經紀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資格。合規經理的任免應報中國證監會備案。
第五十九條 合規經理應獨立于與境外期貨業務相關的部門,直接對企業總經理或期貨業務主管領導負責。
第六十條 合規經理應通過合規檢查工作,協助企業總經理或期貨業務主管領導監督期貨業務人員嚴格執行境內外有關期貨的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期貨業務管理制度。
第六十一條 合規經理的主要職責應該包括:
(一)監督企業執行境內外有關期貨的法律、法規及政策;
(二)監督企業執行其內部的境外期貨業務管理制度;
(三)指出境外期貨業務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進意見;
(四)根據監管政策的變化,對企業的境外期貨業務管理制度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
第六十二條 合規經理應該在每年初制定季度和年度合規檢查計劃。每季度結束二十日內完成季度合規檢查,將合規檢查報告上報企業期貨業務主管領導和總經理。每年度結束三十日內完成年度合規檢查,將合規檢查報告上報企業期貨業務主管領導和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