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飛行事故的分類
第三章 飛行事故的緊急處置
第四章 飛行事故的調查與處理
第五章 外國民用航空器在我國境內失事的處置
?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事故調查條例是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及其所屬單位調查處理飛行事故的主要依據。民航各級領導及有關人員都應當遵照執行。
第二條 調查飛行事故,必須嚴肅認真,實事求是,深入實際,廣泛搜集材料,加以科學分析,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得出正確結論。
第三條 調查飛行事故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總結經驗教訓,采取措施,防止類似事故發生。
第二章 飛行事故的分類
第四條 空勤組執行飛行任務,自飛行前開車時起,至飛行后關車時止,在此期間內發生:飛機損壞或機上人員傷亡,并符合本條例第五條所列事故情況之一者,稱為飛行事故。飛機無損壞,又不是由于飛行操縱原因而發生的機上人員傷亡,不算飛行事故。凡飛機撞死地面人員,稱為非常事故。
第五條 根據飛機損壞和人員傷亡的程度,飛行事故劃分為一等飛行事故、二等飛行事故、三等飛行事故。
一、凡屬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一等飛行事故:
1.機毀人亡(包括有一人或多人在十天內死亡);
2.飛機嚴重損壞或報廢,并且有一人或多人在十天內死亡;
3.飛機迫降在水中、山區、沼澤區、森林中無法運出,并且有一人或多人在十天內死亡;
4.飛機失蹤。
二、凡屬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二等飛行事故:
1.飛機嚴重損壞或報廢,但人員在十天內無死亡;
2.飛機迫降在水中、山區、沼澤區、森林中無法運出,但人員在十天內無死亡;
3.有一人或多人在十天內死亡,但飛機沒有嚴重損壞或報廢。
三、凡屬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三等飛行事故:
1.飛機損壞,并且有一人或多人受重傷;
2.飛機損壞,人員無重傷;
3.有一人或多人受重傷,飛機基本完好。
注:飛機嚴重損壞是指:飛機修復費用超過同型新飛機現行價格的60%,或修復費用雖未超過60%,但飛機修復后性能達不到標準,不能正常參加生產、訓練飛行。飛機損壞是指:飛機修復費用占同型新飛機現行價格的5—60%。
飛機基本完好是指:飛機完好或輕微損壞,其修復費用在同型新飛機現行價格的5%(不含)以下。人員重傷是指:
(1)骨折(手指、足趾或鼻部單純折斷除外);
(2)喪失聽覺、視覺或者內臟器官受傷;
(3)嚴重出血,神經、肌腱等損壞的裂傷;
(4)有三度的燒傷,或超過全身面積百分之五以上的燒傷。第六條 空勤組執行飛行任務中,發生嚴重威脅飛行安全,接近事故邊緣者;或飛機、人員輕微損傷,其程度構不成等級飛行事故者,統稱飛行事故征候。
①根據頒發該條例的通知,民航總局1956年頒發的《中國民航飛行事故等級及其調查、預防程序工作細則草案》自1990年6月16日起廢止。——編者注
第七條 空勤組執行飛行任務中,發生飛機相撞,不論飛機損壞的架數多少,都按一次飛行事故計算。事故等級按飛機損壞和人員傷亡最嚴重者確定。
第三章 飛行事故的緊急處置
第八條 發生飛行事故,航站(或臨時基地)飛行指揮人員必須立即報告省(區)局值班首長;省(區)局值班首長應迅速報告地區管理局和當地空軍,并視情況報告當地政府、軍區和海上安全指揮部;地區管理局應報告總局。
報告的內容通常包括:
1.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
2.任務性質、機型機號、機長姓名和機上人數;
3.初步了解的事故原因和經過;
4.人員傷亡和飛機損壞的簡要情況;
5.采取的措施;
6.提出搜尋、援救、保護現場等方面需要的援助。
第九條 發生飛行事故后,就近的民航單位必須迅速組織力量趕赴現場,依靠當地政府、駐軍和群眾,搶救人員,撲滅火災,保護現場,及時上報情況。為了給調查事故提供可靠的依據,還必須:
1.指定專人看守現場,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發生事故的地帶。
2.在調查人員到達現場前,除搶救受傷人員和撲滅火災外,不準任何人接近和搬動飛機及其殘骸。如果飛機墜落在鐵路、公路或跑道上,需經地區管理局首長批準,在照相和繪圖以后方可搬開。
3.對于機上的積冰、已壞油箱的剩余油量、飛機碰撞的痕跡、燃燒的飛機以及其他瞬即消逝的重要證據,在可能的情況下,應進行照相和記錄。
4.尋找并保存散落的文件、物資。
5.記錄目睹者姓名、住址和提供的情況。
第十條 發生事故后,與事故有關的單位應指定專人搜集、保管、封存關于組織指揮和保障該次飛行的通話記錄、氣象資料、錄音帶、飛行記錄本、飛機維護工作單和油樣等,不準涂改、追記、毀壞,不準交給當事人聽、記,聽候調查組處理。
第四章 飛行事故的調查與處理
第十一條 中型飛機一等,大型飛機一、二等飛行事故由總局組織調查。民航飛機在國外發生的飛行事故由總局派人參與調查。
小型飛機一、二、三等,中型飛機二、三等,大型飛機三等以及當時無法確定等級的飛行事故,由發生事故的當地地區管理局或航校組織調查。其中:
(1)當地地區管理局或航校所屬的小型飛機一等飛行事故,總局派人參與調查;
(2)非當地地區管理局或航校所屬的小型飛機一等飛行事故,由總局級組織調查;
(3)非當地地區管理局或航校所屬的中、小型飛機二、三等和大型飛機三等的飛行事故,由當地地區管理局或航校與飛機所屬的地區管理局或航校聯合組織調查,前者派出組長,后者派出副組長;發生非常事故和事故征候,由當地的局、站或航校、飛行部隊負責調查。
第十二條 飛行事故調查由負責組織調查的單位的首長主持。航行部門負責組織,工程機務、氣象、衛生、飛行部隊、政治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的人員參加。調查組成員應力求精干,具有較熟練的業務技術水平和調查飛行事故的能力。
調查組的主要任務是:
1.查明發生事故的詳細經過;
2.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責任;
3.提出事故結論;
4.寫出事故調查報告。報告的內容包括:
事故有關情況——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飛機所屬單位、機型機號、機長姓名、氣象最低條件、空勤組成員、航線、任務性質和飛機技術狀況。事故經過情況——飛行詳細經過情況、當時的天氣情況、造成的人員傷亡和飛機損壞情況及事故等級。事故原因和責任——事故直接原因、有關人員的責任。防止類似事故建議——教訓、措施。附件:現場照片和略圖,以及與該次事故直接有關的記錄和資料。
第十三條 負責組織調查的單位通常應在規定期限內(一等飛行事故30天、二等飛行事故20天、三等飛行事故15天)對調查組的調查報告進行審核并上報。對事故負主要責任的地區管理局或航校應寫出事故調查報告。事故報告除附調查組的事故調查報告外,應寫明對事故調查報告的意見,對責任人員和飛機的處理決定,以及教訓和措施。
第十四條 在調查處理飛行事故中,調查人員和與事故有關人員應該忠誠老實,如實反映情況。如發現有意作弊、制造假相、涂改毀壞證據者,要查明情況,嚴肅處理。在處理責任人員時,應以教育為主、處分為輔,區別情況,分別對待。既要使責任人員受到教育,又要使領導和群眾接受教訓。
第十五條 各級航行部門、飛行部隊以及與飛行有關的部門,都必須認真登記發生的飛行事故和事故征候。掌握情況,摸清規律,有預見地采取措施,防范事故。
第五章 外國民用航空器在我國境內失事的處置
第十六條 外國民用航空器在我國搜尋救援區域內失事時,民航有關單位應按照本條例第八、九條規定迅速上報,積極搶救,嚴格保護現場。
第十七條 由民航指揮保障的外國航空器,在我國境內失事,由總局參照國際民航公約附件十三《航空器失事調查》和有關通航協定組織調查,并向有關國家和國際民航組織發送通知、提出報告。
附件:調查飛行事故提要
一、調查飛行事故的一般程序
1.基本調查 廣泛搜集與事故有關的一切資料。
通常包括:聽取匯報、查閱有關原始記錄、檢查分析飛行記錄器的記錄、現場調查、殘骸分析、找有關人員談話、播放錄音、照相、繪圖等。
2.整理材料 將各方面取得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查證。
3.分析原因 根據調查材料,認真研究,去偽存真,排除疑點,找出事故的直接原因。
4.提出結論 根據事故直接原因和人員、飛機損傷程度,提出事故結論,明確責任者。
5.提出安全建議 針對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暴露的問題,提出預防事故的建議。
二、調查飛行事故的方法和要求
1.調查前的準備工作
負責組織調查的領導應向調查人員交待任務,明確分工,提出要求,擬出初步調查計劃。
準備必需的有關文件、資料和用具,如:飛行手冊、大比例尺地圖、指北針、望遠鏡、照相機、小型錄音機、高度表、皮尺、放大鏡、機務工具箱、鋼鋸、鉛封、盛油容器、手電筒等。
2.調查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組織指揮方面:
了解飛行計劃的安排、臨時改變飛行計劃等情況;了解飛機接受、放行和組織指揮等情況;檢查陸空通信記錄,播放錄音,查清飛行指揮是否及時、正確以及事故前的飛行、天氣、機械等情況;根據雷達標圖、實地調查和飛行記錄器的記載等,判明飛機實際航跡,查清有無偏航、變更飛行高度等情況。
飛行方面:
了解執行任務前空勤組的配備及其思想、身體情況和飛行準備情況,航行諸元的計算、飛機性能使用限制的計算和使用的資料是否正確:查明空勤組對飛機、發動機以及有關設備的操作使用是否正確;查明飛行人員是否按照規定上升或下降高度,有無違反規章制度和地面指揮的情況;了解飛機駕駛員技術發展情況,尤其是處置特殊情況的能力,有無痼癖動作;弄清飛機航跡、高度變化曲線、墜毀地點、接地姿態(速度、角度、坡度等)以及殘骸的散落情況,判明飛機墜毀的性質;檢查并記錄駕駛艙內的操縱手柄、電門、儀表、時鐘指示、調整片及油箱開關位置,判明飛行人員的在事故前的操作意圖。有機艙錄音設備的,應查明事故前機內通話情況;根據殘骸和蒙皮的特征,判定有無空中起火、爆炸、雷擊、積冰或撞擊外界物體等情況。
工程機務方面:
檢查并記錄各操縱手柄的位置、無線電調置的數據位置、各油箱的剩余油量、油箱開關位置、各電門開關位置、調整片位置等,判斷操作使用是否正確;查找鑒定飛行記錄器,機艙聲音記錄器;檢查飛機的主殘骸和大部件(如動力裝置、襟翼、尾翼、舵面等)的斷裂情況、操縱系統拉桿斷裂情況,判明其斷裂原因;檢查液壓、氣動、電器、無線電、雷達、空調、增壓、防冰、滅火、氧氣等系統附件的情況;
查閱飛機維修記錄,了解大的定期工作情況以及使用中出現的故障和排除情況;檢查對機務“改裝通告”和“檢查通告”的執行情況;查明飛機添加燃料、滑油、液壓油和各種氣體等是否符合規定;必要時,對可疑部件進行科學鑒定或試驗,以判明故障原因。
氣象保障方面:
根據事故地區氣象部門的觀測記錄、空勤組的天氣報告和當地群眾的反映,查明發生事故時的天氣情況;查明重要氣象情報和特選報是否及時發出,內容有無錯誤;查明天氣預報和天氣報告(特別是云高、能見度、場壓、風向風速、雷雨、結冰、顛簸等)的準確性。
衛生保健方面:
了解飛行人員最近一次大體檢的時間和結論,患有何種疾病及既往病史情況;了解飛行人員在事故前24小時內的精神狀態、飲食、睡眠、工作、休息等情況以及有無服藥、飲酒;查明機上人員的傷亡及治療情況。
其他方面:
向目睹者詳細了解飛機的航向、高度、姿態,有無著火和爆炸聲,飛機墜落情況,現場搶救情況等;檢查貨物裝載的重量、重心和捆綁情況,是否載有危險物品;查明通信導航、雷達設備和儀表著陸設備是否按時開放及其工作情況是否正常;了解機上人員的撤離情況,傷員的位置、姿態情況;查清有無人為破壞因素。
繪圖和照相的要求:
應繪制事故航跡示意圖和現場殘骸分布圖。圖上寫明標題、日期、地點、機型機號。航跡示意圖包括:
航線、導航設施、地形特點、事故現場標高、與附近的機場和城鎮的關系位置、飛機墜落前的航跡等。
殘骸分布圖應包括:地形地物概貌、最初碰撞點、主殘骸和各主要部件的位置,對分析事故有價值的重要部位,可單位獨放大比例尺繪制。
事故照片一般應拍出下列內容:
現場全貌;
第一次碰撞點和被撞物體上的傷痕;飛機損壞情況中;駕駛艙儀表示度、電門開關和操縱手柄的位置;
造成事故的部件,有關聯的零件,必要時把故障零部件與正常零部件一起拍照,并加以放大,進行對比;照片應編號并附說明。
三、調查工作應注意的問題
1.調查人員進行調查時,要防止主觀、片觀和帶框框。在作結論之前,不應隨便向無關人員透露調查情況。
2.應及時向當事人作調查,一般采取個別談話的方式為好,防止互相傳聞造成情況的復雜性。向目睹者作調查時,應鼓勵其把全部情況如實說出來,提問題時,應防止按主觀臆斷暗示對方。
3.割取樣品時,應使用鋸割,不能用焊槍割,以防樣品變質。
4.播放錄音和判讀飛行記錄器時,應有兩人以上在場,防止私自播放、毀壞。重要錄音最好復制。
5.應妥善保護殘骸、資料,以免受進一步的損壞。
6.有的飛行事故雖經反復調查仍無法肯定事故的原因時,應根據已經查明的有限情況先提出“分析的可能原因”,并針對“分析的可能原因”提出安全建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1993-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修正)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02-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
1992-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農業保險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
2012-12-19國務院關于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2010-06-04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湘潭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0-02-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0-01-06基礎測繪條例
2009-05-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08-10-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08-04-30國務院關于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08-01-01國務院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
2007-09-08國務院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 /
2007-07-30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于公布《城市公共交通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2007-04-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90號
2007-04-02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兩用品及相關技術出口管制條例》的決定
2007-01-2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7-01-29國務院批轉衛生部關于解決醫院賠本問題的報告通知
1981-02-27國務院關于轉發公安部制定的勞動教養試行辦法的通知
198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