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故意犯罪的認識因素與意志因素
刑法第十四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边@一規定表明,犯罪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所特有的一種主觀心理狀態。犯罪故意是以認識因素為基礎的,在認識因素基礎上形成的意志因素是決定行為實施、行為方向的內在心理動力。本文就犯罪故意的認識因素談一點粗淺的論述。
刑法第十四條對犯罪故意的規定,以行為人在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認識因素基礎上。所具有的意志因素的區別是希望還是放任,區分為犯罪的直接故意和犯罪的間接故意。這兩種故意共享一個“明知”的形式的內容。明知作為一種認識的形式,它與沒有明知和不能明知對應而存在。知與不知是人們處于客觀世界中的一種心理事實。由于人先天智商的差異,后天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所處的環境迥異,人的認知能力是有所差別的。犯罪故意是行為人的一種主觀罪過,明知實際上就是對這種主觀罪過的判斷與評價。
一,故意犯罪的認識因素
故意犯罪的認識因素離不開明知的內容。從明知的內容可以分析行為人罪過的大小。刑法的十四條對明知的規定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明知的認識內容應當以行為人在實施行為之前或行為時對客觀事實的認識為內容,他包括:首先,對行為性質的認識。犯罪行為是犯罪構成的核心內容,行為性質對犯罪性質的認識具有決定的意義。犯罪的成立,必須首先要求行為人對犯罪行為的性質要有認識。行為人對犯罪性質的認識是指自然性質、物質性質而非法律性質、社會性質。行為人的法律性質、社會性質是由司法機關根據法律作出評價。例如,行為人以自己的賭資作為搶劫對象,行為人對其行為認為是犯罪而逃逸。事實上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行為人并沒有犯罪。行為人將小偷打死,行為人認為是見義勇為,但行為人卻構成犯罪。其次,對行為對象的認。犯罪對象是指犯罪行為直接指向,施加影響或發生作用的人或事物。犯罪行為總是通過犯罪對象而發生作用。例如,開槍殺人,對象是人,才能實施殺人的行為;秘密竊取,明知是他人的財物而非法占有。只有當行為人對對象有認識時,才能決定于實施的行為以之相聯系。因此,缺乏對犯罪對象的認識,就應當阻卻犯罪故意的成立。如,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里打獵,把人誤認為獵物而開槍誤中,不能認為行為人有殺人的故意。再次,對行為結果的認識。行為結果是對犯罪對象造成的損害或導致客觀事物的變化,是犯罪危害性的集中體現。明知自己的行為指向的犯罪對象,就已經知道行為會導致犯罪結果的發生,即使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也不影響犯罪的性質,只是屬于犯罪未遂。同樣即使行為人因過失造成危害結果后也不能認定為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的認識因素離不開明知的程度。刑法第十四條對認識的程度表述是這樣的:“……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會……,即是行為人對犯罪認識因素明知的程度。會從文字本義來理解是指能、可能、應當。能于不能、應當于實在、都表明一種可能性與現實性的關系,行為人的認識因素是先于現實結果發生兒存在。行為人明知結果會發生,也可能結果不發生,具有不確定性,這就是現實性于可能性最根本的關系。可能性向現實性轉化需要行為的作用,行為的實施其動力來源于行為人的意志因素。刑法中表述的“會”是行為人對自己犯罪行為的認知程度。行為人在實施犯罪行為時已經將行為危害的結果進行了評估,“會”發生的危害結果不違反行為人的意愿,行為人希望或放任這種損害結果的發生。例如,行為人拿槍對著他人的腦袋開槍,行為人當然會對發生的結果有必然性的認識,但由于被害人的機敏及時躲閃或槍發生了機誡事故,損害后果并沒有發生,無論如何都可以認定行為人犯罪的故意。
二、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刑法第十四條規定,行為人在明知認識的基礎上,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所執有的心理態度,就是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意志因素決定行為的方向、行為的進程、行為的結果,深刻地反映行為人的價值取向,反映行為人的主觀惡性。首先,犯罪故意意志因素的希望的內容。希望是行為人的一種心理活動只能通過行為人外在的行為表現出來。行為人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以什么方法、手段,指向什么對象、部位,都是人有意志的活動,行為人的行為給司法實踐判斷的提供了認識的基礎。希望作為行為人的一種心理活動,充滿了行為人意志的內容。例如,甲和乙有仇,甲欲加害乙,甲拿刀捅了乙的腹部兩刀,造成乙死亡的后果。對于甲來說,甲希望乙受到報復,希望損害后果的發生。這就是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其次,犯罪故意意志因素放任的內容。放任是犯罪故意的另一種意志因素,即行為人對其犯罪行為的性質、對象和結果以有所認識,行為人對于損害的后果并不希望發生,但對于結果的發生聽之任之。放任是行為人的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是行為人在對其行為時結果的選擇、控制、容忍的心態。;例如,行為人欲加害甲,放火燒甲的房屋,屋內有甲的兒子,甲并不想加害其兒子,但為了加害甲而放任對甲兒子的加害。
總之,犯罪故意的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是犯罪構成的重要理論,也是司法實踐中經常運用的理論,學習和研究其內涵對于法者來說意義重大。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可以得到哪些賠償?賠償標準是什么?
2019-09-17民間借貸起訴時效期是多久
2020-01-08欠錢不還≠失信被執行人
2020-01-09勞動仲裁可以通過法律援助請律師嗎
2020-03-03雇傭關系要勞動合同嗎
2020-03-16借款人違反義務的情況
2020-03-27什么是買斷工齡?買斷工齡違法嗎?
2020-03-31債務抵消的相關情況
2020-04-13累犯的認定情況
2020-04-15繼承房產過戶流程
2020-04-16醫療事故的行政處理與監督是如何規定的
2020-04-21離婚后財產分割出現糾紛,最長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0-04-22房東把廚房改成單間違法嗎
2020-04-22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流程
2020-04-23夫妻離婚時,孩子歸誰撫養?
2020-04-24未成年公眾人物的隱私權怎么保護
2020-04-28離婚后要求變更孩子撫養權怎么辦?
2020-04-28子女撫養費通常是如何確定的?
2020-04-30父母離異以后誰是孩子的監護人?
2020-04-28如何辦理失業登記手續
2020-04-30怎樣算是共同犯罪
2020-05-06過失致人死亡罪,如何判定
2020-04-30新婚姻法關于子女撫養權有哪些規定?
2020-04-30訴訟離婚需要經歷哪些程序?
2020-04-302020訴訟離婚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05-01夫妻訴訟離婚子女撫養權通常判給誰?
2020-05-01離婚爭奪孩子撫養權的原則有哪些?
2020-05-03變更子女撫養費的流程怎么走?
2020-05-03酒后劃車是否算尋釁滋事
2020-05-28什么情況能自動離婚?哪種離婚方式好?
2020-05-05沒有養老保險如何解決
2020-05-06二手房產權證過戶如何辦理
2020-05-06辦理收養需要哪些手續?有哪些規定?
2020-05-07夫妻離婚子女撫養費應該如何確定以及變更?
2020-05-08普通債權人如何提起行政訴訟
2020-05-08勞動合同期限內選擇辭職要承擔哪些后果
2020-05-08交通事故傷殘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0-05-28結婚以后房屋贈與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10給他人上戶口會不會分割財產?財產繼承順序是什么?
2020-05-10構成出版歧視、侮辱少數民族作品罪的要件
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