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避勞動合同法,有啥不好?
作者:林琳 來源:工人日報 2008年01月21日
媒體以“如何規避竟成勞動合同法培訓班賣點”為題報道:在《勞動合同法》實施的前后,各類名目的培訓從去年7月份一直排到今年。培訓“科目”也從最初有關《勞動合同法》的解讀,“拔高”至現在的如何規避《勞動合同法》等“技巧性動作”。
與此同時,在該法實施前,一些辭退老員工、重簽勞動合同等做法在部分企業悄然進行,在不少企業眼中《勞動合同法》帶來的似乎不是對企業的保障和規范,而是“十面埋伏”。一時間,那些急于在該法實施前規避法律的企業自然成了眾矢之的。對此,勞動保障部門積極介入,高調指責企業的類似行為,部分勞動法學專家頻頻對有關法律內容和誤區進行解釋……
其實,當我們對企業上述行為口誅筆伐之時,可曾想過為什么《勞動法》頒布實施十幾年來未曾引發如此之規模的反響?而《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卻引來如此大的“動靜”?
對此,我們將兩部法律稍加比較便不難發現,1995年實施的《勞動法》對勞動者應享有的諸多權益和企業須履行的義務都進行了明確規定,但對企業違法之后的法律責任卻規定得較為籠統。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企業沒有把《勞動法》當做一部真正具有嚴厲懲罰措施的法律,于是公然命令職工超時加班、克扣工資、各種保險福利統統“從簡”的事件時有發生,因為他們知道即便是違反《勞動法》也不必付出什么法律代價。與此同時,諸多勞動者因為《勞動法》內容的不盡完善和科學,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部可以真正、切實制約企業用工行為,保護勞動者權益的《勞動合同法》呼之欲出。
該法從廣泛納諫到歷經數次審議修改、定稿頒布,其間的博弈以及近日沸沸揚揚的企業規避適用事件也許恰恰說明,在《勞動合同法》的立法過程中,立法者汲取了以往司法實踐中的諸多經驗,使其不僅是一部科學的法律,而且成為一部具體加大企業違法成本、切實可行的“嚴法”,而這一點無疑是企業規避該法適用的重要因素。
面對企業的所謂規避行為,包括勞動者在內的各界人士表示出了強烈憤慨,甚至將規避和違法等而視之。筆者想說的是,當前人們對規避之舉一片抨擊討伐之時,我們仍有必要回到法律本身來討論規避法律究竟屬于何種性質。
我國法律規定:“法無規定不為罪”、“法無禁止即可行”。換句話說,明知法律規定不得如此而故意、無意為之,我們將其稱之為違法犯罪。
而“規避”在現代漢語中的解釋是“設法避開、躲避”。通過“熱學”法律以避開法律、躲避法律明令禁止的規定去生活、去經營、去處理勞資關系,此舉不應該算是一種違法行為。
據了解,在任何一個公開舉行的所謂學習“規避之術”的班級里,講授法律規定何種行為不可為乃應有之義,因為只有你知道了什么是“禁止”,方能知曉何是“可為”。換句話說,當一個人知道“法律禁止做什么,剩下都是可以做的”這樣一個道理,也許恰恰是守法的開始。
因此,企業對《勞動合同法》的規避行為和對某一部法律的公然違反是有區別的,因為在現代法治理念中規避法律不是違法行為。規避恰恰說明《勞動合同法》的具體處罰對企業構成了“威脅”,說明我們的法律已經開始發揮作用,至少企業對法律有了起碼的敬畏,害怕受到它的制裁才有規避之說。
從公然對抗法律到規避法的適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法治的一種進步。因為,我們的法律在逐漸完善、日益科學,對企業的有效限制和約束也在加強,這對勞動者來說應該是一個福音。
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我們的立法者有了新的任務———用制度去防止企業規避法律,最終促使其自覺地守法,依法辦事。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的立法者可以完成企業從違反法律向敬畏法律、規避法律適用的轉變,那么同樣可以通過設計更科學、嚴謹的法律制度讓企業規避無門。這對立法者的智慧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從此意義而言,企業的規避行為使我們的立法者不應絲毫懈怠,以保護勞動者權益為己任,在建立法律制度的同時絞盡腦汁去彌補法律漏洞,健全相關機制和規定;因為有了規避,我們看到法的權威在不斷擴大,法律制度不斷完善;因為有了規避,我們認識到法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加強,也看到了企業自覺守法的希望。
法律從無到有,從不完善到日漸完善是一個過程。法律的完善與人的成長、社會的發展遵循同樣的規律。昔日的企業從不懂法律乃至公然違法,到今日不得不了解法律、敬畏法律、規避法律,這應是法治進步的必經過程,因為今天的規避法律也許正是明天守法的開始。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給小三的房子怎樣要回來
2020-03-09婚前協議有哪些類型
2020-03-13父母離婚孩子17歲可不可以獨自生活?
2020-03-18經濟補償金怎么算
2020-03-25見義勇為的相關賠償
2020-04-09借條超過2年就無效了嗎
2020-04-16財產繼承公證如何處理
2020-04-26合同糾紛訴訟時效是幾年
2020-04-28男方應該如何爭奪孩子撫養權?
2020-04-28要求增加撫養費起訴狀怎么寫?
2020-04-28著作權侵權如何構成
2020-04-29對方不同意怎么可以離婚?
2020-05-01最新分居訴訟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0-05-01夫妻離婚損害賠償需要在什么時候提出?
2020-05-01家庭暴力證據有哪些?如何處罰?
2020-05-01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情形有哪些?
2020-05-01已婚男子可否爭奪私生子撫養權?
2020-05-02夫妻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是什么?
2020-05-02男方離婚如何爭奪子女撫養權?
2020-05-03離婚以后男性擁有撫養權可以跟女方生活嗎?
2020-05-04離婚夫妻都要子女撫養權如何爭奪?
2020-05-05單位不給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解決
2020-05-06在工地受傷了有必要馬上報警嗎
2020-05-06臨時建設用地如何進行審批
2020-05-06婚前存款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和如何保護?
2020-05-08夫妻離婚通常是否都是男方取得子女撫養權?
2020-05-11訴訟的有效期
2020-05-21孕期病假工資基數怎么確定
2020-05-12多長時間不給員工發工資算是拖欠工資?
2020-05-13離婚后拒退彩禮會不會坐牢
2020-05-13如果挪用公款罪會被判罰金嗎
2020-05-13股東犯罪法人有連帶責任嗎
2020-05-13恐怖犯罪是否屬于危害國家安全罪
2020-05-14交通事故致人傷殘誰來支付鑒定費
2020-05-14開發商不履行合同如何解決
2020-05-14車禍財產損失賠償標準如何確定
2020-05-14結婚證丟失了怎么樣才可以離婚?
2020-05-15勞務派遣合同哪些情況可以解除和應該如何解除?
2020-05-162020年晚婚可以享受多少天婚假待遇?
2020-05-16勞資雙方的事實勞動關系應該如何確定?
20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