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情形的勞動爭議仲裁為終局仲裁:(一)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金或者12個月內不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補償金數額的爭議;(二)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爭議保險等因執行國家勞動標準。首先,區域管轄又稱區域管轄,以行政區域為標準確定勞動仲裁管轄范圍。區域管轄權可分為三種類型:一般區域管轄權。是指根據勞動爭議發生地的行政區域確定案件的管轄權,這是最常見的方式。
2。特別區域管轄權。是指法律法規特別規定當事人之間的勞動爭議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在一定的地方管轄。發生勞動爭議的企業和職工不在仲裁委員會管轄區域的,工資關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員會由仲裁委員會管轄。三。專屬管轄權。它是指法律法規規定某一類勞動爭議只能由特定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管轄。例如,在中國境外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勞動爭議,只能由合同履行地的仲裁委員會管轄。比如,有的地方規定外商投資企業由設區的市勞動仲裁委員會管轄。第二,層級管轄是指各級勞動仲裁委員會受理勞動爭議的分工和權限。一般分為:區(縣)級勞動仲裁委員會管轄的地區為普通勞動爭議;市級勞動仲裁委員會管轄的外商投資企業或本市重大勞動爭議。第三,移送管轄,是指勞動仲裁委員會受理的沒有管轄權或者不方便管轄的勞動爭議案件,移送有權或者方便審理的勞動仲裁委員會。例如,根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案規則,區(縣)級勞動仲裁委員會認為必要時,可以將集體勞動爭議案件提交上一級勞動仲裁委員會處理。指定管轄權是指雙方就兩個勞動仲裁委員會管轄權的爭議,由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提交共同上級勞動行政部門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五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無住所的被告提起訴訟的,合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簽訂或者履行的,由合同簽訂或者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因此,中國公民與外國企業之間勞動(工作)合同的履行地在中國境內的,因履行勞動(工作)合同發生的勞動爭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條第(四)項的精神,由勞動(工作)合同履行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
涉及“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金或者不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12個月的補償金數額爭議”或者“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爭議”的,由于國家《勞動標準》的實施,勞動仲裁可以是終局的。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請訪問我們的網站。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組合貸款保證費都有哪些
2020-11-25酒后駕車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處罰是怎樣的
2021-01-03交通事故從起訴到發傳票是多少天?
2021-03-19保管物因自身瑕疵毀損損失誰來承擔
2021-03-24顧客在超市停車場摔倒誰負責
2020-12-06性騷擾導致他人精神失常并自殺需要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2020-12-30公司申請破產不給員工補償是否合法
2020-12-06保險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機制建設的疑問有哪些
2020-12-01買賣雙方保險利益轉移時間
2021-01-30機動車掛靠運營,誰享有保險利益?
2021-02-10總承包合同與分別承包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3-02土地承包與土地流轉有什么不同嗎
2021-03-19集體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2-11拆遷協議可以貸款嗎
2020-11-15公房拆遷補償款該何去何從
2020-12-07搬遷獎勵最多可領房子評估價的15%嗎
2020-12-18征地拆遷維權律師何時介入才最有利呢
2021-02-25拆遷部門和拆遷實施者到底是誰
2021-01-15城中村拆遷時,房屋應該怎么補償
2020-12-15拆遷“大棚房”時可以獲得補償嗎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