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農村家庭成員土地后獲得的補償能否作為遺產?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新市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遺產糾紛案,裁定土地補償不屬于遺產范疇,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家住烏魯木齊新城區安寧渠鎮某村的張某、張佳、張毅、張兵、張丁是杜馬的孩子。其中,大哥張某于1984年去世,留下妻子錢震和張兵4個孩子。由于丈夫早逝,馬某與4個兒子張兵同居,戶籍在小兒子張丁名下。1999年,在安寧曲鎮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中,馬某以家庭承包的方式承包了3.4畝土地。2004年6月,馬某因病去世。2013年,張兵承包的16.6畝公路建設用地被征用了一半,他得到了178萬元的補償。
張家、張毅、張丁、錢震認為,張兵種的是母親馬某的承包地,張兵征收的8.3畝承包地應包括母親承包地的一半(1.7畝),而征地補償款36.5萬元應認定為馬某的遺產,依法應由合法繼承人繼承。今年1月,張家、張毅、張丁、錢震未能與張兵交涉。他們向新市區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張兵賠償原告29.2萬元(扣除張兵應繼承的部分)。張張辯稱,馬媽媽的戶口在張丁名下。根據《土地承包法》的相關規定,母親承包的土地應登記在張丁名下,因此政府支付給張兵的土地征收補償款不是母親的遺產。4月3日,法院工作人員到安寧渠鎮某村調查該村土地承包情況。村委會主任說,由于該村1999年第二輪土地承包的數據在2002年被燒毀,沒有具體的土地分配數據,因此無法確認馬某承包土地時與誰在一起。庭審中,法院通知張華等人依法參加訴訟。4月11日,錢震向法院申請撤訴。在審查了案件后,法院裁定允許她撤回訴訟。
法院審理此案后認為,根據我國《繼承法》,個人承包所得可以繼承。征地補償是國家征收農村集體土地時給予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補償。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將補償款撥付給失地農民,用于失地農民的預期損失補償和安置,保障失地農民今后的生產生活。因此,征地補償在性質上不屬于合同收入,不能納入遺產范圍。
此外,法院認為,馬某于2004年6月去世,賠償金是在馬某去世后幾年支付的,土地賠償金不歸死者家庭原合同人口。據此,法院認為,張家等人不能證明征地補償金是馬某遺產的事實,其訴求不能成立。
記者潘從武
通訊員范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誰是行政訴訟案的共同訴訟人
2021-03-22婚姻法調整哪些法律關系
2021-01-24攝影拍建筑發布算侵權嗎
2021-01-25合同侵權能主張精神賠償嗎
2020-11-13放棄去世人的繼承權后有居住權嗎
2021-01-10法定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之間如何繼承遺產
2020-12-22非全日制用工情況下勞動合同何時終止?
2021-01-01試用期轉正工作總結范本
2021-03-17勞動爭議能追加被申請人嗎
2020-12-02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如何確定
2021-03-05養老保險辦理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3-22沒給員工交保險是民事糾紛嗎
2021-03-08瑕疵保險憑證的效力如何
2021-02-08超載多少保險拒賠
2021-03-02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26公路建設承包合同的當事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1-03-05土地承包未到期,可以被收回嗎
2020-12-10土地出讓需要交哪些費
2021-01-26拆遷是否需要復議前置
2021-01-08營改增后拆遷安置房如何繳稅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