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善意取得制度是否適用于房地產?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不動產的處理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受讓人善意取得不動產的,享有不動產所有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收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受讓人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所有權有下列情形:
(一)受讓人轉讓不動產或者動產,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三)依法應當登記的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所有權的,原所有人有權向無權處分的人要求賠償。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的規定。第一百二十九條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交換或者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變更,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二,善意取得的適用條件:(1)轉讓人無權處分;(2)受讓人轉讓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第三人必須是善意的,是指他不知道能夠影響法律效力的事實的主觀狀態。所謂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占有人是非法轉讓。善意取得是指第三人不知道也不應當知道轉讓人是非法轉讓人,一般錯誤地認為轉讓人是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有處分權的人。例如,他錯誤地認為動產的承租人、借款人、受托人、承運人是動產的所有人或者其他有權處分動產的人,根據當時的情況,他不應當知道占有人非法轉讓動產。如果對讓與人的行為能力、代理權的范圍、意思表示的缺陷等存在誤解,善意取得將不受善意取得的保護。第三人轉讓不動產或者動產是善意的。善意取得,是指取得標的物的第三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占有人正在非法轉讓。這里不僅不要求第三方保證轉讓人有權處分,而且假定參與交易的任何第三方都具有這種善意。物權法上的善意保護是公信力原則的體現。對應的是惡意第三方。惡意是指第三人根據當時的情況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轉讓人無權轉讓。也就是說,根據當時的情況和交易的一般情況,可以得出轉讓人無權轉讓的結論,那么第三人應當被視為惡意。例如,如果沒有相反的證據,第三方以異常低價購買商品應被視為惡意行為。(三)以合理的價格轉讓;(四)依法應當登記的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受讓人。以上知識是對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不動產的處理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受讓人以善意取得不動產的,享有不動產所有權。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后沒有給撫養費就不能看孩子嗎
2020-12-27違禁品或危險物品的攜帶禁止規定是什么
2020-12-04寬帶賬號密碼是否屬于“公民個人信息”
2021-01-11交通事故警察開的認定書多長時間有效
2020-11-19法院是否可以提前刪除失信人信息
2020-11-12房貸新政下毀約能否要回購房定金
2020-12-17為什么近年來中國夫妻離婚率在不斷的上升
2020-12-13離婚前財產保全是凍結嗎
2020-12-29加工承攬合同糾紛的管轄地怎么規定
2021-03-15在學校被傳染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7怎么約定商業秘密
2021-03-05什么情形適用于勞務合同
2021-01-01為什么要簽第三方勞務合同
2021-02-18什么是以房養老
2021-01-24應該找誰賠付房屋意外受到的損失
2021-03-05保險合同變更必須采用的口頭的形式嗎
2020-12-25夫妻共同財產有沒有包括保險
2020-11-22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
2021-01-28機動車保險的形式
2020-11-12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