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房產證上孩子的名字不能私下離婚]
案例:離婚后,男方和女方想平分一套夫妻共有的房產,但沒想到因為女兒的名字填了,索賠無法實現房產證。法院審結此案后認為,婚生子女作為房屋共有人,應占房產的一半。另一半歸原告夫妻共同所有,法院最后判決原告只能獲得四分之一的財產。對此,法官提醒:根據我國民法通則,除非為了子女的利益,父母作為監護人不能處理被監護人子女的財產。
目前,產權證上寫誰的名字主要有五種方式,不同的方案可能導致不同的法律后果。戀愛中的男女應該對此有清醒的認識,然后根據自己家庭和對方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案,以免家庭和戀人草率決定后產生不必要的沖突。
首先:只寫男方或女方的名字
如果“準夫妻”中的一方或家庭中的一方獨自承擔所有房款,為了避免婚后父母的干預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很多情侶選擇這種方案。這種情況需要從兩個角度來分析:一是一方或一方父母的出資只登記在該方子女名下。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婚前屬于當事人子女的個人財產,婚后不會自動轉換為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財產仍歸原住權人所有。
其次,如果一方或一方父母出資,但以另一方未出資的名義登記,法院通常將其視為一種附條件捐贈。如果雙方都沒有結婚,房產證上的房子屬于一方的名字,但另一方可以要求返還已付的房款。如果雙方結婚,則屬于產權證下一方的個人財產。
第二種:寫“準夫妻”的名字
這是大多數情侶的觀點,尤其是女孩。他們認為,既然房子是用來結婚的,那也是他們將來住的地方。當然,兩個情人的名字都要寫出來。
法律后果
如果采用此方案,房屋將確認為夫妻共同財產,貸款也將確認為夫妻共同債務。如果沒有“欠條”等證據,父母的出資也將被認定為對夫妻的贈與,屬于雙方。離婚時,父母無權要求返還出資。
但是,如果購房后“準夫妻”分手而不是結婚登記,“準婚房”仍將被認定為雙方的共同財產,貸款也是雙方的共同債務。對于父母的出資,如果有相應證據證明父母的出資是基于“準夫妻”結婚的目的,法院也會認定這部分出資是附帶條件的贈與,條件是雙方結婚。如果雙方沒有結婚,他們的父母有權收回他們的捐款。上海的一家法院以前就有過這樣的案例。第三種:寫父母的名字這是許多男性父母的觀點。他們認為,雖然買房子是為了結婚,但畢竟戀人還沒有登記,有的還得等一年多才能交房。他們分手時該怎么辦。更重要的是,首付全部由父母支付,戀人沒有多少投資,所以寫父母的名字比較安全。
法律后果
如果采用此方案,房屋將被確認為父母的財產,貸款也將被確認為父母的債務,相應的升值或貶值也將由父母享有或承擔。但是,如果夫妻雙方婚后都用自己的收入還貸,如果雙方離婚,雖然一方不能主張房屋,但所支付的貸款本息可以作為貸款向父母主張,要求父母返還并平分。第四種:寫男方及其父母的名字這種做法也比較普遍,往往是因為男方的父母交了所有的首付,今后的還款也主要取決于男方的收入,這套婚房應該算是男方家庭的財產。
法律后果
如果采用這一方案,房屋將被確認為男方及其父母的共同財產,貸款也將被確認為他們的共同債務,相應的升值或貶值將由他們分擔或承擔。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這部分財產并沒有因為婚姻而產生共同的結果。
但是,如果已婚夫婦婚后用收入償還貸款,如果雙方離婚,妻子不能要求房子,但支付的貸款本息可以要求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并要求男方及其父母歸還并平分。這也是以婦女及其父母的名義登記產權證的法律后果。第五條:寫上父母雙方的名字和“準夫妻”
很多人認為與其這么麻煩,不如把他們全部登記在產權證上,這樣每個人都有權利,公平合理。
法律后果
如果采用這一方案,房屋將被確認為“準夫妻”及其父母的共同財產,貸款也將被確認為他們的共同債務,相應的升值或貶值將由這些人分擔或承擔。如果婚后只有夫妻雙方的收入用于還貸,雙方都會離婚,所支付的貸款本息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主張,而雙方父母無權享受這部分財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號與商標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7同一行政處罰應當間隔多長時間
2021-01-30管轄異議裁定多久作出
2021-03-23終結執行裁定書法律效力大么
2021-02-17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手續
2020-11-09人身損害賠償范圍
2021-02-04起訴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
2021-02-04享受工亡賠償標準情形
2021-03-07雇傭關系能認工傷嗎
2021-03-21土地侵權糾紛是否屬于行政前置
2021-02-13新員工入職破冰培訓怎么做
2021-02-06調崗通知書范文
2020-11-18勞動仲裁訴訟到法院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3勞動糾紛收集證據如何才是有效的
2021-01-26公司辭退懷孕職工如何處理
2020-12-11交通工具意外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0-11-25保險公估人承擔過錯賠償責任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1-01-06投保時一定要注意保險的法律責任問題
2020-12-17保險理賠的程序包括
2021-02-26開車自殺死亡是否屬于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