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它要按照九級累進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工資越高,要納的稅也就越多。
根據規定,特定行業的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的稅款,可以實行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的方式計征。這里的“特定行業”,主要是指采掘業、**運輸業、遠洋捕撈業以及財政部確定的其他行業。對于這些行業的納稅人,可以利用工資分攤的政策,使其稅負合理化。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并不僅僅這些行業的工資起伏比較大,納稅人在其他行業如遇到每月工資變化幅度較大的情況,就可以借鑒該項政策的做法,即將每月收入平均分攤,這樣就可以少繳稅款,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納稅人應當在一個納稅年度結束后的30天內到稅務機關申請該項權利,否則可能會被稅務機關認為放棄這項權利。
【例1】
小李是一公司銷售人員,該公司實行效益工資制,每月的工資額按照基本工資加提成的方式發放。在20×6納稅年度里,小李的每月工資情況如下(按月份先后順序排列):3500元,2000元,3500元,1100元,4000元,1900元,l800元,3200元,2800兀,1200元,4500元,6300元。
(1)若不分攤
此種情況下,小李全年的納稅情況如下:
1月應納稅額=(3500-1600)×10%-25-165(元)
2月應納稅額=(2000-1600)×5%=20(元)
12月應納稅額=(6300-1600)×15%-125=580(元)
小李全年應納稅額=(165十20+165十0十235+15十10+135+95+0+310+580)=1730(元)。
(2)若采用分攤方法
若小李通過與公司溝通,達成協議,由公司根據往年的業績,估算其月平均工資、薪金水平,確定每月支付標準,到年底再根據其實際情況進行核算。根據測算,上一年度該小李的工資、薪金所得平均為每月2700元,則公司在本納稅年度可以每月平均發放2700元,到年底再結清余額,發放其他應支付的
6100元。則小李全年的納稅情況如下:
1月至11月的應納稅額=[(2700-1600)×10%-251×11
=935(元)
12月應納稅額=(6100-1600)×15%-125-550(元)
小李全年應納稅額=935+550=1485(元)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通過采用分攤的稅收籌劃方法,小李可以少繳納稅款245元(1730-1485)。
【例2】
小王在20×6年12月份取得工資、薪金3000元,另外,當月獲得公司的年終獎金為9000元。下一年度的1、2月份取得工資、薪金各3000元。
(1)若一次性發放
根據規定,小王應納個人所得稅款如下:
工資部分應納稅額=(3000-1600)×10%-25=115(元)
獎金部分應納稅額=9000×20%-375=1425(元)
12月份小王共應納稅1540元(115十1425)。
下一年度1、2月份小王還應繳納115×2=230元的個人所得稅。因此,小王三個月共應納稅1770元(1540+230)。
(2)若分三次發放
若小王通過與公司協商,將年終獎金分為平均三次發放,即12月、下一年度的1月、2月每月平均發放3000元,12月的3000元可以作為獎金發放,1、2月份的獎金可以作為工資一塊兒發放。則小王三個月的納稅情況如下:
12月的工資應納稅額=(3000-1600)×10%-25=115(元)
12月的獎金應納稅額=3000×15%-125=325(元)
下一年度的1、2月各應納稅額=(3000+3000-1600)×15%-125-535(元)
則三個月共應納稅1510元(115+325+535×2)。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通過采用工資分攤的稅收籌劃,小王可以少繳納稅款260元(1770-151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觸犯別人隱私怎么量刑
2021-03-17照相館的照片屬于隱私嗎
2021-02-11擔保人要對私下約定的利息負擔保責任嗎
2021-02-05業務委托書可以背書轉讓嗎
2021-01-25妻子是否可做丈夫法定監護人
2021-02-05做精神司法鑒定多少錢
2021-03-26快遞被他人拿走誰負責
2021-03-01先予執行的裁定有何效力
2020-12-27工作中猝死公司應該負什么責任
2021-01-18一房多租詐騙15萬,一房多租構成犯罪嗎
2021-01-16用人單位在哪些情況下可以主張勞動者支付違約金
2021-03-10工會委員能否無故解除合同
2021-02-14上班玩手機被開除算違反勞動法嗎
2021-03-13公司不承認與員工有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2-03簽訂勞動合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7涉外勞動爭議管轄
2021-03-16老年人投保如何理賠,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幾種
2021-03-16家庭財產保險案例
2021-01-21保險公估人有哪些職責
2020-12-13保險合同糾紛適用什么規定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