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員工的經濟補償是否有上限?答:如果一名工人的月薪高于上一年由直轄市人民政府或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該地區員工平均月薪的三倍按用人單位所在地劃分,經濟補償標準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支付經濟補償的最長年限不得超過12年(月工資是指職工在終止或解散前12個月內的平均工資)
,不屬于經濟補償基數的范圍
(1)社會保險福利喪葬撫恤、生活困難補助、計劃生育補助等費用
(2)勞動保護費,如工作服、解藥、冷飲等
(3)各項勞動報酬和其他勞動收入,按規定不計入工資總額,如創造發明獎、國家星火獎、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合理化建議和技術進步獎、中國技能獎,以及稿費、講座費、翻譯費、,etc
對經濟補償知之甚少
根據《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前十二個月內,勞動者的實際月工資和勞動者的平均工資計算經濟補償金,平均工資按實際月數計算。這里的“工資”不僅包括基本工資,還包括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收入。具體規定如下:
(1)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和每滿一年一個月的工資標準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如果期限少于六個月,則應向雇員支付半個月的工資作為經濟補償
(2)如果工人的實際月薪高于雇主公布的上一年該地區雇員平均月薪的三倍,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準(一個月工資標準)應為該地區上一年度員工平均月工資的三倍,(三)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者解除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
相關閱讀:
當地關于合同終止經濟補償的規定
北京市勞動合同條例第38條(自年月日起生效),2002)只規定了勞動合同終止應給予經濟補償,但對合同終止沒有經濟補償的規定,如:“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應按照第29條、第31條、第32條支付經濟補償,按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依照本規定第三十一條第(一)項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還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支付醫療補助。勞動者依照本規定第三十五條第(二)項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在本單位連續工作的年限,每年向勞動者支付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工作年限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計算。經濟補償金按本市企業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資計算。”
雖然部門規章中已排除了有關終止合同經濟補償的規定,但《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2001年11月15日上海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中仍有突破。例如,《條例》第42條規定,只有雇主在解散或取消時破產,經濟補償金才能在合同終止后支付,勞工部規定中確定的最高經濟補償是12個月內工人工資總額的限額,即,如果雙方另有約定,其約定以
廣東省勞動合同管理規定(粵發[1995]22號)為準,規定勞動合同期滿或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任務完成后,用人單位應按規定向勞動者支付一次性生活津貼。生活津貼的發放標準按本單位職工的工作年限計算。每滿一年,應向工人支付一個月的平均月薪;半年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支付;不足半年的,按半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發放。月平均工資按照勞動合同終止前三個月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計算。但是,在2003年5月13日的修改決定中,第29條的規定修改為:1986年9月30日(含當日)前參加工作并成為本單位合同工的原固定職工(含干部,下同)勞動合同期滿時,用人單位不愿意以原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為最低標準續簽勞動合同的,應當按照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一次性發放生活津貼。第三十條修改為:生活津貼標準為原固定職工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一個月的工資。月薪標準按原勞動合同期滿前12個月的平均月薪計算,但如果月薪超過上一年度全市職工平均月薪的300%,按上一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計算。可以看出,廣東省修改了合同終止條件,給予所謂的生活津貼(實際上是經濟補償),決心解決1986年9月30日前固定工人轉為合同工人的歷史問題。仔細閱讀,我們可以發現,86年后,《浙江省勞動合同管理辦法》(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七十六次常務會議通過,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54號于年月日發布)第三十六條對解除合同的合同工不給予經濟補償或生活補貼(2002年第18號)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根據本辦法第23條、第25條和第26條終止勞動合同,應按照國家和省的相關規定向工人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依照本辦法第二十七條第(二)、(三)、(四)、(五)、(六)、(七)、(八)項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給勞動者造成損失的,用人單位應當賠償損失。從法律規定的角度看,基本上規定了解除勞動合同和給予經濟補償。《江蘇省勞動合同條例》(2003年10月25日江蘇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第38條規定,在兩種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
1.合同期滿未及時辦理相關手續,員工仍在本單位工作。《條例》第37條第2款規定,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未及時與勞動者辦理解除或者續訂勞動合同手續,勞動者仍在用人單位工作的,視為雙方同意按原勞動合同約定的合同期限以外的條件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隨時解除勞動關系,但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關系的,應當提前30日書面通知勞動者。此時,如果雇主提出終止合同,則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確定后,雇主提出終止合同。《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尚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已經依法履行勞動義務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女嬰推拿后身亡,其醫院是否涉嫌醫療事故責任
2021-01-23工傷意外身亡賠多少錢
2021-02-11愿意離婚但不愿意分割財產怎么辦
2020-11-29同居被家暴怎么辦
2021-02-07發生交通事故雙方同等責任,車損應當理賠多少錢
2021-01-03公有住房承租人糾紛怎么辦
2020-11-123歲男童遭母親男友虐打,同居期間虐待孩子屬于家庭暴力嗎
2020-12-26殘幣、污幣如何正確兌換
2021-02-10學生在學校做游戲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07房屋私自改造出租合法嗎
2020-12-24民事訴訟法對于公益訴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13如果公司倒閉不同意調離其他崗位有賠償嗎
2020-12-20實習期過后工資會不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增加
2021-02-05飛機延誤找誰賠償
2021-02-10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23人身保險合同的常見條款
2021-03-20意外死亡保險理賠的標準
2020-12-04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怎么辦
2021-01-26保險代位追償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3-21保險車輛損失情況確認書沒蓋章有效嗎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