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認定合同欺詐
合同欺詐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其構成要素包括五點:① 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欺詐意圖。這一意圖反映在要約或接受的過程中。要約邀請中的故意不屬于合同欺詐。② 犯罪者客觀上犯了欺詐罪。也就是說,要約或承諾的含義是虛假信息,并且虛假信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沒有得到糾正。③ 由于欺詐,對方對要約或承諾的條款有錯誤理解。④ 由于欺詐,對方基于對要約或承諾條款的錯誤理解與行為人簽訂并履行合同。⑤ 犯罪行為人因欺詐而從合同中獲得非法、不正當或無法實現(xiàn)的利益(I)隱瞞。合同欺詐者的欺詐行為與合同的主要信息,如標的物、價格、標準、功能、合同主體等相比是清晰的;合同對應方不清楚,在黑暗中。真實信息的隱瞞導致合同雙方的地位不平等:欺詐方處于有利和有利地位,合同對方處于不利和不利地位,直到欺詐被揭露。信息掌握不平等導致的地位不平等不是由于相對人認知能力的限制,而是由于行為人的意圖(II)焦慮。合同欺詐者的欺詐行為將錯誤的要約或承諾條件反映到對方的大腦中,使對方在規(guī)避合同風險、實現(xiàn)預期利益的決策中,能夠做出與其初衷不一致甚至相反的決策——意圖的錯誤表達。由于行為人的干涉,相對人的“意思自治”變成了“意思自治”
(III)破壞性的。① 它破壞了合同雙方的平等地位。由于其隱蔽性,合同欺詐方處于有利和有利地位,而對方處于不利和不利地位。② 它破壞了等價交換原則。“任何一方在從事交易活動時,應遵守等值交易法,不得欺詐、勒索”;③ 破壞交易的自愿性。“以欺詐手段使對方作出與其真實意思不一致的意思表示”;④ 社會信用受損。欺詐行為曝光后,人們總是會對“真實交易的精神事件”產(chǎn)生懷疑和恐懼。“欺詐行為危害社會經(jīng)濟秩序,損害他人合法權益,是法律應當禁止的違法行為。”
II.<合同詐騙罪的行為是什么?(一)合同詐騙罪的行為可以概括為在合同簽訂和履行過程中編造事實或者隱瞞事實,大量詐騙對方財產(chǎn)的行為合同以下是具體的行為:
1。以虛構單位的名義或以他人的名義簽訂合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jù)或者其他虛假的產(chǎn)權證明作為擔保的票據(jù)
這里所指的票據(jù)主要是指可以作為擔保文件的金融票據(jù),即匯票、本票、支票等。所謂其他產(chǎn)權證明包括土地使用證,房屋所有權證書和能夠證明動產(chǎn)和不動產(chǎn)的各種有效證書。無實際履行能力,通過履行小型合同或先履行部分合同,誘使另一方繼續(xù)簽署和履行合同。從另一方收到貨物、貨款、預付款或擔保財產(chǎn)后逃逸
只要行為人有上述欺詐行為之一,即可構成本罪。單位犯此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jié)各條的規(guī)定處罰。以其他方式騙取對方財產(chǎn)
本辦法所稱其他方式,是指在簽訂和履行經(jīng)濟合同過程中,以經(jīng)濟合同為手段,以騙取貨物、貨款、預付款等為目的,除上述四種方式以外的一切方式,(二)合同詐騙罪的處罰
中國刑法規(guī)定,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對方財產(chǎn)的,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
合同應當注意誠信。以欺詐為目的的合同是原罪,法律嚴格禁止構成犯罪的合同。因此,中國法律也規(guī)定了嚴格的處罰標準
上述知識就是對“如何認定合同欺詐”問題的回答。合同欺詐的認定主要取決于欺詐行為是否符合構成要件,包括行為人的欺詐主觀意圖、行為人的欺詐客觀實施等。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尋求法律咨詢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關系可以通過什么途徑解除
2021-01-28第二次起訴離婚訴狀
2020-12-14當事人在不知情下被簽合同有效嗎
2021-01-21判決生效后還能申請財產(chǎn)保全嗎
2020-12-16擔保合同適用中止嗎
2021-02-05集體原因侵害個人財產(chǎn)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0-12-17單用途商業(yè)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2-14公司員工調(diào)動崗位需要哪些流程
2021-01-16勞動合同快到期前可以變更期限嗎
2020-11-13雇傭關系受傷怎么賠
2020-12-11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怎么補償
2021-02-13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保險人在賠償后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4保險合同成立和保險合同形式是什么
2021-03-05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性質(zhì)及生效條件是什么
2021-02-23朱某借車給同事吳某,借車發(fā)生事故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3-05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chǎn)品,防范誤導新對策
2020-12-19肇事司機拿了發(fā)票就能報保險嗎
2021-02-27欺騙誘導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1-01-18如何理解網(wǎng)絡保險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