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唐某經朋友介紹,與謝某達成商品房轉讓協議。同時,謝承諾:“如果我的三居室兩客廳的商品房轉售,我至少可以賺2萬元。考慮到你是朋友介紹的,我只賺你8000元。我買的時候花了8萬元,我們達成了8.8萬元的交易。”后來,唐從開發商那里得知,謝的商品房只花了75000元,而不是80000元。為此,唐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謝雙倍返還因欺詐而多收的房屋轉讓價款5000元,即10000元
在本案審理過程中有三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是,唐不應要求謝返還所謂的“多余款項”。原因是謝和唐之間的房屋轉讓純粹是自愿協商。雙方自愿達成交易,不應再后悔。而且,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謝某的商品房確實可以賣到8.8萬元左右,謝某出價8.8萬元,沒有對唐的利益造成任何損害,也無法確定謝有欺詐的目的和動機
第二種意見是,謝應將多收唐的賠償金加倍5000元,即10000元。原因是謝在房屋協議定價過程中使用了欺詐手段,唐作為消費者,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弄虛作假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損失賠償,增加的賠償金額應當是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價格的兩倍要求謝加倍賠償因欺詐造成的5000元損失
第三種意見是,謝應退還唐多收的5000元,但不應加倍。原因是,盡管謝某的商品房當時價值8.8萬元,但應認為謝某自愿放棄了市場價格與市場價格差價的預期收益,謝某實際上以欺詐手段多收了唐某5000元,這違反了誠信原則,是沒有道理的,所以應該全部退還給唐
我想我同意第三種觀點。原因是《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合同法》第6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同時《合同法》第42條還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1)以訂立合同為借口惡意協商的;(2)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信息的;(3) 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其他行為。“謝故意夸大其購買價格是一種明顯的提供虛假信息的行為,違反了上述法律規定的具體規定,其75000元的報價將被視為無效,根據《合同法》第54條第2款的規定,如果一方向另一方提出以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等手段違背真實意思訂立合同的,受害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合同。“請求法院改變合同價格,并將5000元的報價從總價中排除
由于謝是一名從開發商處購房的消費者,其法律地位不能等同于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經營者。因此,Ar中的雙重賠償條款該法第49條不適用于本案
作者:贛縣法院吳*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八級工傷賠償標準
2021-01-27注冊后股東不得抽逃出資嗎
2021-02-23失信是永久性的嗎
2021-03-18經常拖工資可以離職嗎
2021-02-16二審終審判決生效一審法院執行嗎
2021-02-05虛假簽名擔保合同的效力
2021-03-01防二次出軌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1離職后公司扣工服折舊費違法嗎
2021-02-16房子先更名還是先離婚
2020-12-25哪些人不能擔任法定代表人
2021-02-23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員有哪些
2021-01-31為何高管人員勞動爭議訴求難以得到法院支持
2020-12-23自駕游如何投保交通事故意外險
2021-03-14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31貿易保險之貨物運輸保險涉及的風險
2020-11-19建筑工程保險的性質及其特點有哪些
2021-01-16保險合同糾紛適用什么規定
2021-01-10車上人員險何時不賠償
2021-01-09離婚后保單應怎樣分割
2021-02-20廠家倒閉車質保怎么處理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