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臺風過境,產生了不少關于臺風造成損失的糾紛,對于承運人來說可能因為貨損而面臨收貨人的索賠。貨物在運輸過程遭遇臺風導致水濕受損,承運人主張系不可抗力導致,認為可以免責,該主張是否成立?
一、案情簡介:
**公司與大連某糧油公司簽訂一份《購銷玉米合同書》購買散裝玉米若干噸。**公司所屬“華春99”承運此貨物,在大連港大連灣碼頭裝貨上船,運往港揭陽;**公司對“華春99”輪運載的玉米向保險公司進行投保。
“華春99”輪途經浙江中部海面時受風浪影響,該船左右舷艙口舷墻上浪,一艙、二艙艙口圍塞篷布的木-塞掉落,篷布被打破;
最后,“華春99”輪靠泊揭陽漁湖港,由揭陽市**外輪理貨有限公司與船方共同進行理貨。發現一艙、二艙部分玉米有不同程度的水濕,一艙上面包裝也有部分水濕。
**天信保險公估有限公司對“華春99”輪在運輸玉米過程發生的事故給被保險人**公司所造成的損失情況及是否屬保險責任進行保險公估并作出了《公估報告》。《公估報告》中查明,“華春99”輪于1977年6月1日建成,根據船舶照片顯示,該輪密封性較差,艙蓋出現縫隙,甲板存在明顯銹蝕窟窿。
**公司于起訴前向法院提出海事請求保全申請,請求扣押**公司所屬的“華春99”輪,法院裁定準許。
二、本案中涉及到的爭議
1、關于貨物損失的原因是不可抗力還是承運人過錯
本案中承運簽發的是《水路貨物運單》,適用《合同法》。根據《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條的規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屬性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被告承運人認為臺風應當是不可抗力,原因在于:
1)氣象部門未能準確預報臺風對浙江海域的影響的情況,“華春99”輪根本無法預見到臺風會給浙江海域帶來9、10級的大風。船方采用了篷布和木-塞對貨艙進行加固,應認為已經采取了合理防范措施。在遭遇臺風時,“華春99”輪無法組織人力對貨艙進行加固保護,待風力才減弱至6-8級后,船長立即派船員重新采取了加固措施,然后才繼續航行。
2)根據大連海事局出具的船舶安全檢查記錄,認定“華春99”輪適貨,該檢查記錄上并沒有“該輪密封性較差,艙蓋出現縫隙,甲板存在明顯腐蝕窟窿”的記載。公估報告中的照片均為船舶遭遇臺風后拍攝,并不能真實反映船舶開航時船舶的情況,而船舶安全檢查記錄則是開航時船舶處于適航適貨狀態的直接證據。假設艙蓋有縫隙,會輕易地通過艙蓋縫隙進入船艙。大浪才得以進入貨艙。
原告認為:“華春99”輪艙蓋較大縫隙,甲板長期銹蝕存在明顯窟窿,并非在一朝一夕之內出現。“華春99”輪未能正確的采取措施保管貨物去避免損失。
法院認為:承運人管貨不當、船舶不適貨,其依據為航海日志、氣象預報以及船舶到港后第四天拍攝的船舶照片。這些證據表明,在保險事故發生之前,“華春99”輪采取了篷布和木-塞等方法對貨艙進行加固,但是貨損的事實表明上述防護措施并不足以抵擋9級大風;前述照片又顯示,船舶密封性較差,艙蓋出現縫隙,甲板存在明顯銹蝕窟窿,這使得**公司采取的加固措施失效后海水得以通過縫隙和窟窿進入船艙,使得貨艙里的玉米水濕、霉壞。
因此,原審法院認定貨損原因為**公司沒有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華春99”輪存在一定的不適貨。判決承運人承擔貨損責任。
2、臺風是否不可抗力
本案中,被告所屬“華春99”輪實際上已經提前預見有6-8級的臺風,但并沒有引起高度的注意和重視,也沒有提早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防范和應對,8月22日1200時,該船途經浙江中部海面時出現了7-9級的臺風,而等到23日凌晨0200時船長派水手巡邏發現一艙、二艙艙口塞篷布的木-塞掉落、篷布被打破時才進行加固。
而根據原告提供的照片又顯示,該輪密封性較差,艙蓋出現縫隙,甲板存在明顯銹蝕窟窿。因此,當出現臺風時,在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情況下,海水通過艙蓋縫隙和甲板窟窿進入船艙浸濕了玉米。
上述情況表明:被告所主張的臺風的出現,并非是不能預見,而是有所預見的。被告預見臺風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沒有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和應對,故被告對損失結果的發生,并非是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而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輕信能夠避免所致。
因此,法院被告航海日志、氣象預報及原告提供的照片顯示的該輪密封性較差、艙蓋出現縫隙、甲板存在明顯銹蝕窟窿等證據和事實,認定本案臺風不屬不可抗力,貨損原因是被告沒有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該輪存在一定不適貨,被告存在過錯,不能免責。
3、承運人是否了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船舶安全檢查通知書是否能證明船舶適航適貨?
法院認為:《船舶安全檢查通知書》是港口有關部門對船舶航行的安全性能進行檢查后發出的文件,但是對于船舶是否適貨的情況并無結論,故**公司以船舶安全檢查通知書主張船舶適貨理據不足。
4、損失貨物的價值,《公估報告》的證明力。
**公司對公估公司資質提出異議,并且認為《公估報告書》對貨物定損依據不科學,貨物損失不準確。
法院認為,該《公估報告書》可以認定,理由如下:
1、根據公估公司企業法人營業執照顯示,公估公司具有對保險標的出險后進行查勘、檢驗、估損及理算等資質;
2、有關定損數量和金額,公估公司是根據理貨公司和船長共同確認的理貨記錄結合現場勘查及市場調查問卷而作出;
3、該《公估報告書》系原件,是公估公司依照法定程序作出的;四、**公司對該《公估報告書》提出異議,卻未能提供相反的證據予以反駁,也未能指出存在不合理之處。《公估報告書》已經分析了涉案貨物損失的理算方法,現沒有證據證明該理算方法不合理。
三、海商法下的臺風與承運人免責
本案雖然使用的是《合同法》,但在《海商法》第五十一條承運人免責事項中第三款規定了“天災,海上或者其他可航水域的危險或者意外事故”可以免除承運人責任。(該條來自于海牙規則的免責事項。Carriageofgoodsbysea一書中認為,《海牙規則》下“海上風險”的適用范圍較之“天災”更廣,它并不要求達到如“天災”必需具備“不可預見”程度)。
也就是說,如果臺風構成不可抗力,不論是依據《合同法》,還是依據《海商法》都可以免除承運人責任。
國內海事審判中大多數案件均不支持臺風援引“海上風險”免責。但近期上海海事法院判決中法院支持該了所代理的一個案件中臺風構成承運人“海上風險”免責的主張。
該案中,涉案的俄羅斯籍雜貨船“尤利”輪2011年8月遭遇當年第9號臺風“梅花”,導致船上貨物遭受不同程度損害,并因此被中國貨主兩次扣押于廈門港。面臨貨主在中國多個海事法院提起的高達800萬美元索賠的系列案件。在經歷三年多六次開庭審理后,上海海事法院近日就中國某重型履帶吊出口商提出的2300多萬人民幣的索賠作出了一審判決,支持了船東關于臺風引起的惡劣海況構成我國《海商法》規定的“海上風險”,屬于承運人可免責的抗辯。
據悉,這是上海海事法院鮮有的支持臺風可援引“海上風險”免責的判例,也是中國海事審判實踐難得一見的典型案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養殖場遭遇禁養或環境污染關停等,如何進行維權
2020-12-04怎么中止孩子的探望權
2021-01-23離婚調解無效何時判
2020-12-12自助存包丟失商場是否應當賠償
2020-12-04公房使用權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1-06先試用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2020-11-27實習期間受傷,用人單位是否應賠償
2020-12-23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勞動糾紛加班費可以要幾年的
2020-12-22酒后駕車保險公司需要理賠嗎
2021-03-11投保家庭財產保險應當考慮哪些事項
2021-01-31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怎么辦
2021-01-26保險公司賠付拖車費嗎
2020-12-10兩妻爭保險金受益權:誰能收益
2021-02-06誰為保險代理人惹的“禍”負責?
2020-12-07無責賠償引發保險糾紛
2021-02-27有關土地承包合同變更案例
2021-02-11出讓土地自建房違法嗎
2021-01-16土地轉讓手續
2021-03-08承包的魚塘遇征收,承租人可以獲得補償嗎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