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的經營方式是商品經濟的產物。關于對合伙的規定,最早端倪于公元前十八世紀古巴比倫《漢穆拉比法典》中,其第九十九:某人按合伙方式將銀子交給他人,以后不論盈虧,他們在神前平均分攤,將合伙定義為指兩個或以上的當事人為實現某一目的而相互合作的協議。合伙作為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在法人制度形成以前是商品經濟關系中惟一的聯合的商品生產經營形式。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羅馬法就規定:"合伙是指兩人以上互約合資經營共同事業,共同分配損益的契約。"可以看出,羅馬法將合伙其界定為一種契約關系,并且這種觀念為后來大陸法系國家所繼承。
《德國民法典》第705條也規定:"根據合伙契約,各合伙人互相負有義務,以契約的方式促進達成共同事業的目的,尤其是提供約定的出資。"由于傳統民法是以個人為本位的私法,因而當時的學者把合伙作為一種契約關系而否認其是法律主體。主體是參加合伙的每一個人而不是合伙本身,從而否認合伙具有獨立民事主體地位。然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合伙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逐漸具備了獨立民事主體地位。因此,近年來,無論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國家都對合伙的法律地位有了新的規定。法國1978年重新修訂的《法國民法典》第1842條規定:"除隱名合伙外的合伙,自登記之日起享有法人資格。"這樣就從法律上承認了合伙的民事主體地位。《美國統一合伙法》也承認合伙是與法人有區別的另一種民事權利主體。此外,德國、日本、比利時、菲律賓等國家都賦予合伙以法人資格。我國民法通則在形式上仍然沿襲大陸法系民事主體"二分法"的傳統立法體例,但在民事主體部分實際承認"合伙型聯營"這一介于公民和法人之間的特殊民事主體。
我國民事立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合伙為獨立民事主體,但民法通則和1997年頒布的合伙企業法卻又為合伙設定了不少權利義務,實際上在客觀上承認了合伙的獨立民事主體地位。同時,從法律對合伙地位確認的不斷發展,也可以看出這樣一種清晰的輪廓,即作為獨資、合伙、公司在法律上的反映,就有自然人、合伙、法人這三種不同類型的民事主體和個人所有、合伙所有、法人所有這三種不同的所有權形式。這是法律對個人合伙法律地位的完整確認。合伙作為一種民事法律制度,它順應了商品生產者由獨資走向聯合經營的必然趨勢,它以一種法律上的獨立人格將長期存在于商品經濟社會中。因此,我國民事立法應正視這一客觀事實,明確賦予合伙獨立民事主體地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偵查羈押期限最長為幾個月
2020-12-13根本違約的具體做法有哪些
2020-11-24醫療事故傷殘鑒定程序是怎樣的呢
2021-03-14房產繼承糾紛的訴訟時效
2020-12-30安置房抵押貸款嗎
2021-02-20酒駕出車禍私了要多少錢
2021-02-05訴訟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1-01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與故意殺人的界限
2021-03-22老人去世房產過戶有期限嗎
2020-11-25社交軟件聊天記錄可以做離婚證據嗎
2021-01-13法律允許兒子與父母斷絕關系嗎
2020-12-21房屋有抵押能否訴前擔保
2021-02-02軍人撫恤金可以定期發放嗎
2021-03-19上市銀行呆賬準備金計提方法差異原因有哪些
2021-01-01關于商業銀行的擔保規定
2020-12-02合同債權最常見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30暫住證過期了重新辦都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9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2020-12-12解除勞動合同能恢復嗎
2021-02-24擅自停工多久可以解除合同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