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六個月。
相關知識;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六個月。
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判抗訴的案件,審理期限適用前款規定;對需要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應當自接受抗訴之日起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期限適用前款規定。
有權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機構有哪些
1、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本院審判委員會處理。各級人民法院發現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需要提起再審程序時,應當由院長提交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審判委員會討論后,如果認為原判決、裁定確定有錯誤,應當作出另行組成合議庭再審的決定。
2、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所謂提審即提高管轄審級,原審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在認為該案由原審人民法院審判不適宜時直接調取原案卷材料,將該案提調自行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而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一般是指由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提審和指令再審,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民法院對其轄區內的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錯誤判決行使審判監督權、依法提起再審程序的兩種重要方式。在審判實踐中,對于需要重新審判的案件,為便于就地調查核實事實和證據,便于訴訟參與人參加訴訟,通常是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對于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正確,但是在適用法律上有錯誤,或者案情疑難、復雜、重大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由原審人民法院審理的情況的案件,也可以由最高人民法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提審。
3、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大抗辯權的聯系與區別是怎樣的
2021-01-29協議中間約定連帶責任有效嗎
2021-03-22涉及商業秘密能否公開審理
2021-01-02老人需要有監護人嗎
2021-03-22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23交警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要用幾天
2021-01-15約定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應具備怎樣的法律特征
2021-03-09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勞動仲裁期限中止中斷解釋嗎?
2021-01-03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0-11-20女朋友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嗎
2021-02-05保險人說明義務與免責條款效力之關系辨析
2021-02-04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呢
2021-01-16土地權屬糾紛政府不受理是否可直接提行政訴訟
2020-11-29土地轉讓合同范本
2020-12-11拆遷補償方式是什么
2021-02-26征地拆遷給的補償過低應該怎么辦,如何能夠獲得合理補償
2020-11-27北京打工子弟學校將拆遷“非法辦學”難獲賠償
2021-03-172020年棚改拆遷補償方案怎么規定的
2020-12-19搬遷獎勵最多可領房子評估價的15%嗎
2020-12-18對農村房屋征用補償問題的法律建議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