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如何設置條件或期限才能被認為有效
案件簡介:原、被告雙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約定過戶后仍由被告居住,直至身亡或五年后搬出。
2008年9月8日,原告程某某(乙方)與被告馮某(甲方)簽訂了一份“樓房轉讓協議”,該協議約定價款,付款期限等,同時雙方商定辦理過戶手續后,仍由甲方繼續居住,乙方不計收房租,直至甲方身亡或五年后搬出,乙方才能收回全套房屋。協議簽訂后,雙方向公證處進行公證并辦理房屋產權過戶手續。雙方提交公證的“樓房轉讓協議”中第二條內容約定的交付時間為“……直至甲方身亡或五年后搬出……”。2013年11月,原告認為協議約定的5年期限已到,要求被告搬出房屋,從而引發爭執。
(案例索引:(2016)甘07民終147號)
裁判結果:合同成立,但合同中約定的期限未到,被告返還房屋的條件尚不具備。
本案雙方所簽訂的契約從形式和內容來看已成立并生效。合同中約定的“甲方身亡或者五年后”是雙方對房屋交付期限的約定。現雙方辦理過戶手續后至今雖已超過五年,但因被告現還未身故,故原告要求被告立即返還房屋的條件尚不具備。對本案所訴爭的房屋,原告可待被告身故后收回比較符合本案的實際情況。
律師說法:合同中附條件、附期限需具備哪些要求?附條件與附期限有何區別?
在上述案件中,爭議的焦點在于原、被告簽訂的合同是否為附期限的合同及期限是否超過的問題。所謂附條件、附期限合同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特別規定一定的條件或期限,以條件的是否成就或期限的到來來決定合同的效力的發生或消滅的合同。附條件的合同要求條件必須是將來發生的不確定的事實,而附期限的合同是以將來發生的確定的事實來作為合同條款。在本案中,被告有交付房屋并變更登記的義務。原、被告約定房屋雖然已變更登記,但仍由被告居住,直至身亡或五年后搬出。根據這一條款,被告主要的交付義務并未完成,表明合同并未終結、消滅,因此合同應為附條件或附期限合同。但因雙方約定的條款是將來發生的確定的事實,所以應歸屬于附期限的合同,只有當該期限到來時才能請求被告離開。而被告因年老體弱,法院基于被告現實狀況,判決被告身亡才交付房屋是法律上人道主義體現。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合同中如何設置條件或期限才能被認為有效”問題進行的解答,附條件的合同要求條件必須是將來發生的不確定的事實,而附期限的合同是以將來發生的確定的事實來作為合同條款。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前隱瞞家族有精神病史能成為離婚理由嗎
2021-02-09家庭暴力離婚賠償標準
2021-03-20學校沒收手機是違法嗎
2020-12-17夫妻一方與小三約定分手費,另一方可以主張返還嗎
2021-01-15解除合同需要給對方合理期限嗎
2021-01-01如何分割夫妻財產
2020-11-27企業重組職工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1一房多租詐騙15萬,一房多租構成犯罪嗎
2021-01-16將工程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1-15勞務派遣協議范本
2021-01-16勞務外包需要什么資質
2021-01-10汽車全險包括什么
2020-12-04保險公司分公司所需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28保險合同成立后投保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0-11-21人身保險的保險金額是由投保人承擔嗎
2020-11-15單位能否成為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12此案保險公司應拒賠
2020-11-24保險受到欺詐如何維權
2021-01-24保險合同中出現的哪些條款無效
2020-12-12網絡保險機遇與威脅并存狀況是怎樣的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