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上的保證人有哪些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保證人
廣義的講,保證人是對某項事務作出保證行為的人。再如債務等項的擔保方面,保證人是指具有代為清償票據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是非票據債務人對于出票人、背書人、承兌人作出保證行為的人。保證人與被保證人承擔同樣的責任。國家機關、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和職能部門不得為保證人,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需具備條件
但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應區別對待。保證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這就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且保證是一種單方的、義務性的合同,是代債務人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如果公民不具備一定的民事行為能力,又如何為債務人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因此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絕對不能擔任保證人的,因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識別能力和判斷能力上法律均不予認可。對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作為保證人與他人訂立保證合同的,可以依照《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效力待定合同的規定來處理,即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保證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因為“行為能力限制制度在保護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靜態安全的同時維護了交易安全,符合民法的公平原則”。而《擔保法》中應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擔任保證人為前提。
不承擔責任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
(1)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的;
(2)主合同債權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
(3)主合同債務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并且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欺詐、脅迫事實的。
如果債務人與保證人共同欺騙債權人,訂立主合同與保證合同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由保證人與債務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保證人是指具有代為清償票據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一般情況下如果借款人不歸還借款的,那么保證人就需要承擔責任,所以我們在成為保證人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好。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需要找律師咨詢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直行與左拐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0-12-16事實婚姻關系具有婚姻效力嗎?
2020-12-20醫療糾紛二審多長時間
2021-03-15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起訴
2020-12-15合同約定復利計算利息到期不付可以要求支付嗎
2021-03-24公司已經注銷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0-11-11治安案件人跑了怎么辦
2020-12-03間隔多久才算勞動關系中斷
2020-11-14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能要回給妻子的彩禮嗎?
2020-11-26人壽保險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0-11-09土地流轉補償新標準是什么
2020-12-18農戶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2-20影響土地流轉價格的原因在哪里
2020-11-22樓房拆遷補償多長時間能拿到
2020-12-30拆遷房產證怎么辦理
2020-11-13農村拆遷后的宅基地被他人占用是否可以要求補償
2020-12-23拆遷委任合同應該怎么寫
2021-02-11二手房買賣簽約前必須注意的有關事項
2021-02-14城市舊城改造應當以公共利益為先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