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事實:
張某2003年1月30日與某開發商簽訂了《天津市商品房買賣合同》(以下簡稱合同)。合同約定,開發商應當于2003年6月30日前將商品房交付張某。如逾期交付商品房超過30日,張某有權向開發商追究已付款利息(利息自應交付商品房之日起至實際交付商品房之日止,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
并且開發商還應當向張某支付日萬分之五的遲延交房違約金。
合同簽訂后張某按合同約定付清了全部購房款51萬元,但是開發商至今始終未向張某交付商品房。經張某多次交涉未果。
2004年10月30日,張某向法院起訴要求開發商支付遲延交房違約利息36234元和遲延交房違約金127108元,并且繼續履行合同。
開發商答辯認為,本案合同約定違約金過分高于張某的損失,請求法院依據《合同法》第114條第二款的規定對違約金數額進行調整。
此案經調解結案,開發商一次性向張某賠償12萬元。
律師評析:
四方律師事務所律師來*鵬
一、本案張某主張的違約金系“遲延履行”違約金,而非一般違約金。
所謂“遲延履行”違約金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遲延履行合同義務而承擔的合同違約金。
所謂一般違約金是指除“遲延履行”違約金外,合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和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而應承擔的違約金。
《合同法》第114條第三款規定“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
二、遲延履行違約金是典型的“懲罰性違約金”,而非“補償性違約金”。
所謂“補償性”違約金是指依據《合同法》第113條第一款的規定,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而應當承擔的違約金。“補償性”違約金的數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數額,如果違約金數額過分高于損失,可以請求法院和仲裁機構依據公平原則對違約金數額適當調整。
所謂“懲罰性”違約金是一方當事人遲延履行合同義務時,應向對方支付違約金,造成損失的,還要賠償全部損失。根據《合同法》第114條第3款規定的遲延履行違約金即屬懲罰性違約金。懲罰性違約金的支付不以違約損失為前提,有損失的,除支付違約金外,損失另行賠償;沒有損失的,違約金照付不誤。
三、懲罰性違約金的適用,與實際損失無關,人民法院不能根據實際損失來調整違約金的數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害人訴訟請求怎么寫
2020-11-12企業、公司股權如何分割?
2021-01-26商標被搶注如何提出商標異議
2021-03-09領取不動產證需要多少錢
2021-02-03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如何處罰
2020-12-13銀行卡被公安凍結銀行能解除嗎
2021-01-09失能老人怎么照顧贍養
2021-02-06離婚調解無效何時判
2020-12-12無效合同內部分承諾是否有效
2020-11-21效力待定合同是否履行
2020-12-21公司和個人簽的租賃合同有效嗎
2021-01-04民工在施工中誤傷工友需要賠償嗎
2021-02-27實名購房有什么作用
2020-11-23室內設計和施工哪個更好
2021-02-25實習證明模板格式
2021-01-08意外保險如何索賠
2021-02-15產品責任險與雇主責任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15保險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1-02-05保險合同的終止問題有哪些
2021-03-12人身保險具體有哪些類型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