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官主動調查證據法律依據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第十五條:明確的將“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解釋為兩種:
(一)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訴訟實體內容)
(二)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回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還有申請再審、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申請公示催告程序、財產保全、證據保全等等。因為不依職權調查收集,民事訴訟程序無法推進。(訴訟程序內容)
對于不屬于上述情形的,人民法院一般不得依職權而只能依當事人的申請調查收集證據。
法院依當事人申請調查取證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法院調查取證的條件:
1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于國家有關部門保存并必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3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如有關證據控制在第三人手中而其拒不提供。
二、民事訴訟證據規則
證據規則是指當事人和法院收集提供、審核、運用證據應遵循的一般準則。我國的證據規則主要包括可采性規則、排除性規則、傳聞證據規則、優先證據規則、證人證言豁免規則、預防規則。
證據的可采性是指證據必須是具有證明價值且為法律所容許,才可以作為證明待證事實的依據即法官能否將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交付審理,能否將該證據納入到認定案件事實的視野。受制于兩個因素:關聯性和合法性。
排除規則是指證據依其本質應加以采用,但按照法律的規定和訴訟程序的要求應加以排除的證據規則。我國的民事訴訟法沒有系統規定排除規則,一些被禁止納入證據體系的證據散見于有關的法律條文和司法解釋中,《民事訴訟法》規定: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民事證據規定》對下列證據予以排除(1)按照關聯性規則應當排除的證據(2)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或者非法取得的證據(3)有礙訴訟程序順利進行的證據,主要是指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后提供的證據&未經質證的證據。
優先證據規則是指應當優先以書證的原件和物證的原物作為定案的依據,當書證原件或物證原物缺乏時,才能以書證的復印件或物證的復制件作為定案的依據。
傳聞規則是指訴訟過程中排斥將傳聞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依據的證據規則。傳聞證據是指證據的內容不是自己親身感受,而是對他人感受的轉述。我國對傳聞證據并不排斥。
三、法院如何做好調查證據工作
1、在一般情況下,應當嚴格遵循現行規定,不主動調查取證。通覽《民事證據規定》可以看出,此司法解釋體現了我國民事訴訟從職權主義向當事人主義、從職權探知主義向辯論主義轉型的立法動向:無論是該規定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修改還是對民事訴訟法的限縮解釋,都大大限制了人民法院調查取證的范圍。而該規定對當事人舉證責任的強化以及新增的釋明權制度等,都是辯論主義的具體體現。辯論主義意味著只有當事人在訴訟中所提出的事實,并經辯論才能成為法院判決的基礎。因此,在該司法解釋沒有修改之前,人民法院原則上應主要依據當事人提供并經過質證的證據作出裁判,而不應當在該規定之外行使調查取證權。
2、在法律規定的調查取證事由出現時,人民法院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積極行使調查取證權。從人民法院依職權調查取證的作用來看,主要是為了保護處于弱勢的當事人——因為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處于強勢的一方當事人往往有辦法取得于己有利的證據。而在社會轉型期、矛盾凸現期和當前的法治環境下,司法實踐當然必須對此做出回應,盡可能避免因當事人法律意識、舉證能力甚至經濟條件的差異導致弱勢一方不得不承擔本來不應承擔的敗訴結果。在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權已被限縮得如此之小的情況下,為了實現實質的公平正義,法官應當用足調查取證的權力。當然,調查取證仍應以當事人申請或現行法律規定的范圍為限,更不能因為依職權調查造成當事人之間新的對抗能力不均衡。
3、建議立法適度擴大人民法院調查取證的范圍,以實現實質正義。由當事人舉證代替法院包攬訴訟的做法,完全符合現代司法的根本要求。但是,當事人舉證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當事人由于舉證能力低下不得不承擔敗訴的后果,這有悖于公平正義之原則,也極易引發當事人和社會公眾對司法的不滿,降低司法公信力。因此,應當根據中國國情,適度擴展人民法院調查取證的范圍,并通過釋明、訴訟風險告知等制度逐步提高當事人的舉證能力,以漸進的方式向現代司法靠攏。否則,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如果我們不能通過依職權調查取證彌補當事人舉證能力之不足,就很可能“使民眾在訴訟固有的局限性面前,喪失對法律的期待和信任,再遠離法律而去。”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交通事故調解
2021-01-04二手房買賣步驟是什么
2021-01-26撤銷民政機關婚姻登記行為之后婚姻自始無效嗎
2021-01-04公司不分利潤股東能退股嗎
2020-12-15同一交通事故兩個受損失的可以同案起訴嗎
2020-11-13發票抬頭是什么意思
2021-03-18消費者權益保護法3倍賠償和10倍賠償能否同時適用
2021-01-15法院民事調解離婚別人會知道嗎
2021-02-24判決書生效后多長時間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2021-03-01扣押商品車是否構成刑事犯罪
2020-12-21簽訂合同認購書效力
2021-03-09二手房已過戶能否按揭
2021-01-24法律規定不能上市出售的房屋
2021-01-27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有哪些
2021-01-17保險合同的補償性要如何體現
2021-03-09為員工購買保險算工資福利嗎
2021-03-14撞死流浪漢 保險公司可不理賠第三方責任險?
2020-12-17耕地承包年限
2021-02-20農村土地承包的原則
2020-11-08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