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行使后履行抗辯權
后履行抗辯權是雙務合同中后履行一方當事人在對方違約的情況下,對抗其請求自己履行合同義務或承擔違約責任的權利,行使后履行抗辯權并不否認合同關系的存在,不消滅或吞并對方的請求權,僅僅是對抗對方的請求權,以達到延遲履行債務的目的。所以,后履行抗辯權屬于延遲抗辯權。
在進入訴訟程序之前,一方當事人行使后履行抗辯權可以有效的對抗另一方的請求,拒絕履行其債務。但是,另一方當事人仍然可以基于存在的合同關系和享有的請求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對方履行債務或承擔違約責任。對于要求承擔違約責任的訴訟請求,如上文所述,當然不應當得到法院的支持。但是對于其要求對方履行債務的請求,是否應當得到法院的支持呢?
也就是說,在進入訴訟程序后,當事人行使后履行抗辯權的行為應當如何定性呢?在有先后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原告)基于實體權利提出訴訟請求后,另一方當事人(被告)主張后履行抗辯權,其作用僅起到防御的目的,并不是進攻的手段。
所以,被告在訴訟過程中行使后履行抗辯權屬于其對原告的訴訟請求進行的反駁。該反駁僅能防御原告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訴訟請求,但不能抵消或吞并原告要求其履行債務的訴訟請求,此時的訴訟標的仍為原告主張的法律關系,審理的對象是原告的請求權能否成立。如果經過審理,原告主張的法律關系是有效的,其享有合同債權,則法院應當支持原告要求被告履行債務的請求。
首先,該債務是客觀存在的,原告基于此享有的請求權是合法的,被告行使后履行抗辯權僅使其債務的履行延遲,而沒有消滅或否定其負有的債務和原告享有的請求權。
其次,退一步講,如果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也就是說判決被告繼續延遲履行債務,那么雙方的法律關系仍然處于不穩定狀態,定紛止爭的訴訟目的就沒有實現。
第三,在雙務合同中,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享有對應的請求權。同樣,雙方也均享有基于請求權這項實體權利的訴訟請求權。
換而言之,在原告提出訴訟請求后,被告不應當僅僅主張履行抗辯權進行反駁,而應當基于自己享有的請求權,提出要求對方按約履行債務或承擔違約責任的訴訟請求,即提起反訴,以抵消或吞并原告的訴訟請求。否則應承擔由于自己怠于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所帶來的不利后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服刑人員交罰金的流程
2021-02-08老年人無房居住如何處理
2021-03-15告重婚罪怎樣才給立案
2021-02-11眾籌與非法集資的界限
2020-11-10商標授權和品牌授權是否一樣
2020-12-10人身損害賠償包括的項目、計算標準和計算方法
2021-02-09發生交通事故該如何認定責任
2020-12-27撫養費不給會判刑嗎
2021-02-09存單質押法院是否可以扣劃
2020-12-05如何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2020-12-105年后的房產贈與還要交稅嗎
2021-01-06房屋中介合同有何法律效力
2021-01-03建筑工程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請假扣多少工資
2020-11-20怎么對抗政府非法征地
2021-02-17被刑拘后是否可以直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15什么是承包關系
2021-02-10企業能否對裁員經濟補償金設定條件
2021-03-23用假身份證被辭退單位同樣要賠償
2020-11-21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別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