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意施惠與契約的區別在哪些方面?
好意施惠關系既然不屬契約,無法律上的拘束力,相對人自不能基于施惠之表示而請求施惠人履行。
1、考查當事人之間是否有締約合意。合意不單指雙方對契約權利義務內容的合意,也包括雙方是否有意使之成為契約,從而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
2、解釋當事人之意思表示應斟酌當事人利益關系和公平原則。
3、結合交易習慣來理解。交易習慣,是實踐生活的規則,它是指某種存在于交易中的行為習慣和語言習俗。這種習慣或者習俗通常出現在某個特定的交易參與人階層,該交易階層的成員通常都是實行這些習慣和習俗。對好意施惠與無償契約區分之關鍵,是對當事人主觀意思的識別。施惠人為意思表示時知道或應知道而沒有明示排斥交易習慣者,可以認為意思表示者愿意遵從交易習慣,從而使雙方之間本為好意施惠的關系變成無償契約關系。當事人自愿負法律上之義務,法不禁止,這也符合意思自治的原則。
二、好意施惠者哪些情況下要承擔侵權責任?
好意施惠的施惠者不為履行或不為完全履行,對相對人所受損害,不負不完全給付的損害賠償責任,但是否應負侵權責任則應視具體情形由個案予以認定。
1、好意施惠的施惠方,因其故意或過失侵害他方的權利,原則上仍應就其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負損害賠償責任,但過失應就個案進行合理認定。
2、好意施惠的施惠方并未侵害他方權利,僅因其不履行或不為完全履行,致對方受“純粹經濟上損失”。但純粹的施惠關系,也不能完全排除契約以外的責任存在的可能。
綜上所述,好意施惠和無償契約雖然比較相近,但是還是存在一定區別。好意施惠不要求雙方要達成合意,而契約則需要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達。區分好意施惠和契約另外一個關鍵是看是否符合交易習慣,對當事人主觀意思識別。
執行好意施惠能否減輕責任?
如何區別贈與合同與好意施惠?
好意施惠丟失財務是否承擔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自然終止違約金條款還有效嗎
2021-01-20行政監督屬于行政許可嗎
2020-11-29禁止侵害他人隱私權的具體行為有哪些
2021-01-29非法集資的手段有哪幾種
2020-11-18商標侵權案件抗辯代理詞如何寫
2021-02-0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1-30夫妻共同債務包括什么,婚前債務是自行承擔嗎
2021-01-14人傷事故出院后先去交警大隊還是保險公司
2021-01-12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可撤銷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2安置房拆遷有什么規定
2021-01-22房地產開發流程周期以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2在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1-13單位不交社保仲裁時效是多久
2020-12-23家庭自用汽車損失保險合同上市怎樣的
2021-01-28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如何確定
2021-02-10為員工購買保險算工資福利嗎
2021-03-14司機酒駕出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0-12-08靈活就業保險交多少年
2021-01-23影響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