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監護人取得或者恢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的情形有?
被監護人取得或者恢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的情形如下:被監護人取得或者恢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被監護人或者監護人死亡、人民法院認定監護關系終止的其他情形。監護關系終止后,被監護人仍然需要監護的,應當依法另行確定監護人。
所謂的無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構成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條件為“未滿十周歲”和“完全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即年齡和認識判斷能力,只要二者具備其一即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 不滿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一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實施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二十二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三條 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其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其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按照人的精神狀態、精神疾病來判斷其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時,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公民的權利能力問題,所以必須經過嚴格的法律程序,
1、被申請宣告人必須是精神病人;
2、必須經利害關系人申請;
3、以法定程序宣告;
4、必須由法院以判決的形式宣告。
目前,我國法律規定的被監護人不僅僅只是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還應該包含部分年老、殘疾、患有精神疾病需要照顧的這類人,因此作為他們的監護人不單單是要起到照顧、看護的作用,還應當對其身心、精神上給予更多的關愛與呵護,當然被監護人還是會有恢復民事行為能力的時候。
民事責任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區別是什么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父母不拿戶口本,屬于侵犯子女婚姻自主權的行為嗎
2021-01-14全款公寓房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1-24如何處理最高額質權糾紛
2021-03-26藥店行政處罰多長時間上交罰款
2021-01-13丈夫因無性婚姻鬧離婚 起訴能否判離
2021-01-05離婚后辦理房屋轉移登記要什么材料
2021-03-10勞動合同無效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7當選業主委員會成員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30集體土地入市交易規則是什么
2021-02-05十八年工齡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合同嗎
2020-11-14勞務外包是什么意思
2021-02-16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家庭財產保險可以全保嗎
2021-01-08對無過錯車主未投強制險應如何擔責的思考
2020-12-12保險公司該不該為無責任事故車輛買單?
2021-03-07保險公司“無責免賠”真的能免責嗎
2020-12-21什么是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
2020-12-08拆遷紅線范圍內的房屋能不能進行買賣
2021-01-17營業房拆遷補償比普通房屋拆遷補償多多少
2020-11-24棚戶區拆遷補償和正常房屋拆遷有什么區別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