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競爭的方式多種多樣,甚至有的商家會采用惡意誹謗的方式與其他企業進行不正當競爭,經濟法中對商業惡意誹謗的行為作了明確的規定,對于誹謗的處罰也做了民事和刑事責任上的規定,那么法律中商業誹謗行為唆使他人捏造事實具體要負什么責任呢?
《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規定: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三條規定,利用互聯網損害他人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商業誹謗包括以下幾種形式:最簡單的是口頭中傷,這種行為是指口頭向第三者(如客戶)進行有關競爭者的不公正或不符合事實的陳述,即對競爭者的商譽或個人名譽的傷害。其次是書面誹謗,是指在與客戶的書面文字交流中出現的不公正或不符合事實的陳述,包括給客戶的信件、銷售文字資料、廣告或公司手冊等。還有就是產品貶損,是指對競爭者的產品或服務進行不切實際或欺騙性的比較和歪曲性的評論。最后一種是不公平競爭,是指銷售人員在進行產品介紹時對產品的性能或質量作出的不符合事實的表述。
商業誹謗行為是指通過捏造、公開虛偽事實或虛假信息,對特定商事主體的商譽、商品或服務進行貶低和詆毀,造成其商業利益損失的侵權行為。
構成要件:
行為主體必須是經營者,即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行為人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其目的是為了削弱競爭對手的市場競爭能力,并謀求自己的競爭優勢。
其侵害客體是特定經營者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
行為的客觀方面表現為捏造、散布虛假事實,對競爭對手進行貶低、詆毀。
不論是刑法還是反不正當競爭法都對商業誹謗行為的構成要件和要承擔的責任做了明確的規定,商業誹謗行為唆使他人捏造事實不僅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嚴重的甚至產生刑事責任,企業對于商業誹謗行為一定要有一個了解,避免競爭時涉及誹謗,同時保障企業自身的名譽不受他人惡意誹謗。
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和誹謗他人如何處理?
誹謗罪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誹謗罪的處罰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拖欠農民工工資入刑
2021-02-05董監高損害了公司利益怎么辦
2021-01-06各類商標侵權行為如何認定
2021-01-17民法總則中有關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有哪幾種
2020-11-23工傷導致孩子流產怎么賠償
2020-12-06用人者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21顧客乘商場扶梯時受傷誰該賠償
2021-02-12新手買房時必須注意這些問題
2020-11-10簽勞動合同時須告知勞動者哪些內容
2021-01-21解除與終止勞動合同到底有什么區別
2020-11-18辭職后可否進行勞動糾紛仲裁
2021-02-13交通事故理賠有哪些事項
2021-01-24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論保險合同的有效訂立
2021-03-02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是什么
2020-11-10短期團體健康保險產品可以調整產品參數嗎
2020-11-22保險公司能否因肇事逃逸免責
2021-01-06保險到期出過車險事故沒處理完,換家保險可以嗎
2020-12-20車輛發生了保險事故因該怎么辦?
2021-01-31承包的土地可以進行轉讓嗎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