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他人的不當得利,造成財產或者自身的權利受到了侵害,根據我國相關的法律規定,是有權向侵害者索要賠償。那么什么是侵害,其性質是什么?侵權財產性損失又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相關的法律要點。
一、關于侵權財產性損失是什么
侵權財產性損失是指侵害權利人的財產或人身權益而造成受害人經濟上的損失。財產性損害既包括侵害財產權而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包括侵害人身權益而產生的經濟損失。
例如《侵權責任法》第20條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難以確定,侵權人因此獲得利益的,按照其獲得的利益賠償;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這種損害可以用金錢來確定。
二、財產性損害說明
侵權賠償訴訟中,如果法律沒有特別的規定,受害人應當對其遭受的財產性損害的范圍和數額等負舉證責任?!斑@一方面是出于合理限制責任的需要,另一方面基于補償目的的考慮,那些能夠回復到損害發生之前狀態的損害必須是以某一可靠的計算方法為基礎的,用一定的金錢數額折算的損失。”例如,A將B價值10000元的名貴皮衣燒毀,B可以通過提供購買該皮衣的發票等證據來證明皮衣的市場價格
三、財產性損害和非財產性損害的區別
1.二者的可賠償性不同。各國法律對于非財產性損害的賠償大都持謹慎態度,即只有在法律有明文規定的場合下,受害人才可以主張此類損害的賠償;而財產性損害,一般都可以賠償。 [3]
2.二者的計算方式不同。財產性損害一般都有直接的費用支出數據,因而
賠償額的計算并不困難;而非財產性損害并不會帶來財產價值的減少,因而其計算缺乏確定的標準,因而一般求助于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程度、受害人痛苦的大小(盡量設身處地地想象)等因素。
3.二者的具體責任方式不盡相同。財產性損害的責任方式主要是恢復原狀(狹義)和金錢賠償;非財產性損害的責任方式主要是金錢賠償,還可能是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等。
社會的和諧,離不開每一位公民,知法守法是每一位人民都需要做到,才能建設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有獎勵就會有處罰,對于對社會造成危害了人員,國家會給予處罰,保障人民的人生安全。以此有關侵權財產性損失這一問題就做以上回答。
知識產權惡意侵權是什么意思
特殊侵權行為的種類包括哪些
著作權侵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購房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0土地流轉和土地轉租,土地轉包有什么區別
2020-12-07交通事故同等責任賠償
2021-02-17無期徒刑罪犯如何減刑
2020-11-09父母協議單獨贈與兒子的房,兒媳加名字有用嗎
2020-12-09車禍傷殘鑒定時間
2020-11-18訴訟離婚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04法院解凍銀行賬戶需要多長時間
2021-01-07合同糾紛勝訴后不執行怎么辦
2021-03-23小區公有用地的所有權歸誰
2021-02-14新員工入職破冰培訓怎么做
2021-02-06純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2-05買兒童保險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2-07外保內貸業務是什么
2021-02-23意外傷害保險的免責范圍有哪些
2021-03-19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相關內容
2020-12-28保險公司不可以解散嗎
2021-02-18小區占地搭建要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20高速拆遷補償就比較低嗎
2020-11-18拆遷安置房不滿意可以拒絕接收嗎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