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關系案件不但涉及當事人雙方的私人利益,更涉及多數關系人的利益,甚至影響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
(2)身份關系的案件必須采取絕對客觀真實主義,如允許以自認的事實做為法院裁判的依據,盡管能達到法律真實的要求,但不符合身份訴訟的客觀真實要求;
(3)身份上的行為,不同于財產上行為,必須尊重當事人本人意思,縱使其不屬于完全行為能力人,也應當讓其實施訴訟行為。從上述理由來看,根本原因在于身份關系案件必須追求絕對的客觀真實,以避免損害第三人利益,影響社會秩序。
筆者認為身份關系一概不適用自認的觀點值得商榷。
首先,請大家從一例離婚案件來看看不允許身份關系自認帶來的弊端:甲乙結婚后在外打工生育女孩丙,為規避計劃生育未能辦理出生證,且出生幾日就送女方娘家帶養,娘家對外謊稱系撿到的女嬰。后甲乙離婚,法院調解雙方達成對丙撫養協議,但法院認為父母子女關系不能自認,達成調解協議不能確認。可判決時,原、被告又均未提供證據證實,結果只好告知原、被告對小孩問題另行訴訟。如此兩場訴訟,既耗費了訴訟資源,又讓小孩撫養問題長時間處于待定狀態,若碰到心狠的父母均不舉證證明身份關系,那小孩不就處于無人撫養的尷尬境地。
為此,筆者獨辟蹊徑,參照夫妻離婚債務處理區分對內對外效力的方法,確定身份關系自認也區分對內對外效力。對內就是僅限于自認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確定,至于自認身份關系要產生對外法律效力,則必須達到客觀真實。如私生子的自認,可以在自認雙方產生父子之間的法律關系,但這種關系影響到繼承或第三者財產權利時,其他繼承者、第三者可以要求其出示客觀真實的證據才具有對抗效力。
另外,身份關系自認應與身份的核實區分開來,否則擴大化的身份關系自認會引起司法實踐的混亂。如甲假冒乙與丙同時到庭要求調解離婚,丙自認假冒的甲為乙,然后達成調解協議,該協議最后肯定被撤銷,但我們不能就此否定身份關系自認的意義,其實,該案丙自認假冒的甲為乙,不是嚴格意義的身份關系的自認,而是訴訟中核實身份的必須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中請律師的好處有哪些
2021-03-01電話騷擾構成民事糾紛嗎
2020-12-30年薪是勞動爭議糾紛范疇嗎
2021-01-20學籍檔案去向
2020-12-10法律援助什么意思,哪些情況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0-12-01社交軟件上散播他人隱私如何處理
2021-01-29房子抵押后還能買賣嗎
2021-02-15代理合同范本
2021-02-25簡易程序和一般交通事故認定書有什么區別
2021-02-05離婚需要多長時間
2020-11-24怎樣補辦單位解除合同
2020-11-07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22離婚起訴書要提交幾份
2021-02-17土地使用權是否屬于他物權
2021-03-20以拍賣方式簽訂的合同可否撤銷
2021-01-28如何防止二手房中介亂收費
2020-11-30意外傷害險的賠與不賠
2020-11-30家庭財產保險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1-02-10從海運保險角度淺析國外進口商對貿易合同的選擇
2020-12-29意外傷害保險理賠需要多久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