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票人追索權在下列情形下會喪失:
因為法律規定的情形或原因票據債權人喪失對票據債務人的追索權為追索權的喪失。依各國立法例追索權除因付款請求權的消滅而喪失外還可因下列事由而喪失:
1、超過法定期限
法定期限主要指承兌提示期限、付款的提示期限及拒絕證書的做成期限等。票據不按照期限提示承兌的持票人因票據消滅時效完成而喪失對其前手的追索權。
2、追索權人未作成拒絕證明
持票人沒有出示拒絕證書、退票理由書或未按照規定的期限提供合法證明的喪失對其前手的追索權。
3、追索權的拋棄
追索權作為持票人的一項權利是否行使完全由權利人自行決定。持票人自愿拋棄追索權的法律并不禁止因而追索權可因明示或默示拋棄而喪失。
在發生不可抗力的情形下例如發生戰爭或重大自然災害時持票人可能無法按期進行必要的票據提示或取得拒絕證明從而喪失對其前手票據債務人的追索權。但此時追索權的喪失是不能歸責于持票人個人原因持票人因此喪失對追索權對持票人來說顯然不公平。因此各國票據法都規定了相應的救濟制度如期限的當然延長等以維護持票人的合法權利。
追索權時效
追索權的時效問題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大內容。筆者將其分為兩項,一是追索權本身的時效,二是行使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時效。
前者指的是《票據法》第65條的內容,持票人應按規定期限提供合法證明進行追索,否則喪失對其前手的追索權。上述“規定期限”按照理解應是指《票據法》第17條規定的行使權利期限,分為三種:1.針對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是2年;2.一般前手的是6個月;3.如果是票據債務人付款后獲得票據權利而再行追索的,則為3個月。
雖然《票據法》第65條規定了持票人喪失追索權的情況下仍可以要求承兌人或付款人承擔責任的補救措施,以為持票人行使追索權的前提就是承兌人或付款人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甚至于死亡、逃匿、破產、被責令停止業務活動等情況。因此,前述補救措施的實際意義存在疑問,也就是說即使承兌人或付款人承擔責任,持票人也可能無法獲得實際的受償。而且,喪失了對前手的追索權也造成持票人的保障范圍縮小。所以,及時進行追索以盡可能在最大范圍內保障權利是持票人應當加以注意的。
后者是指《票據法》第66條強調的持票人在規定期限內履行追索通知義務的規定,雖然該項規定并不影響持票人行使追索權,但是對于延期通知造成前手或出票人的損失(主要是逾期付款利息的損失)仍要承擔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果動遷款被家人拿了怎么辦
2021-01-28長期使用他人贈送的未過戶車輛構成何罪
2021-03-21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021-02-13婚后獨自買房如何才能算自己的個人財產
2020-12-19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2-14臨時停車多久算違章
2021-01-18自助存包丟失商場是否應當賠償
2020-12-04學生私自離校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6違法占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25春季要如何購房
2021-01-02雇傭關系工傷賠償
2021-01-15收費停車場內車輛被盜,商場能否擔責
2020-12-26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0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2投保財產保險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01保險公司管理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22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1-29兼業保險代理人必須符合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7CIP 運費和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