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環境污染如何向侵權人索賠
新的《民法典》于2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民法通則》規定,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有關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侵權責任法》規定,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環境保護法》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行為人有責任排除危害,并需要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個人或者單位進行賠償。《水污染防治法》規定,水污染中的排污方不僅要承擔行政責任,同時,因水污染受到損害的一方當事人也有權要求排污方賠償損失和排除危害。
向侵權人索賠的方法
1.按鑒定評估報告來確定
由鑒定評估機構參照一定的專業鑒定方法和計算公式來確定受害人的經濟損失,此種方式相對客觀、公正,雙方當事人一般都會接受,因此成為法院確定環境污染侵權損害賠償損失深度依賴的方式。實踐中也不乏因為受害人無法提供鑒定評估報告確定所遭受的損失而法院不支持其關于損害賠償的該項訴請。
不過,鑒定評估報告亦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鑒定已經時過境遷,難以反映當時情況,強行鑒定,不夠客觀,容易包含水分,往往成為社會空耗成本。特別是在有可比擬的案例作為參考時,污染損失是否還有必要鑒定值得商榷。
2.按營業損失或其他可證明的收入
此種方式適合受害人存在可計量的收入,比如受害人是工商個體戶的,根據其因侵權人的環境污染行為而遭受的營業損失來補。如果是農業損失,則是根據平均水平或者是市價能夠確定的收入,選取可參照的基準進行計算。
3.根據雙方或受害人與第三人的協議約定
如果受害人與侵權人之間存在合同協議約定或者是受害人與第三人簽訂有協議約定的損失賠償,一般可作為法院直接采信的證據和標準。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受害人與第三人簽訂的協議中約定的損失補償標準亦存在不被法院采信的風險,我國現行的環境法只要求侵權人對受害人負賠償責任,受害人的損間接失,如純經濟利益尚不能得到法律的有效救濟。
環境污染侵權免責和減責事由
補充一下相關法律知識,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三章的規定,當損害是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受害人故意造成的、第三人造成的、正當防衛造成的、緊急避險造成的以及當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時,行為人可以減輕或不承擔賠償責任。根據《侵權責任法》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環境污染侵權的免責和減責事由如下:
一、不可抗力。
二、受害人的故意。
三、損害結果是因第三人造成的。
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加重,不僅是國家層面在治理,個人方面也許加強管理,對于污染者進行追加責任,不僅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也是為國家的利益著想。當自己的權益遭受侵害時,應該勇敢拿起法律的武器。想要了解更多,需要詳細咨詢,可以來律霸網找專業律師隨時提供一對一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侵害姓名權應負什么責任
2021-01-01股份、股票可否用于抵押
2021-01-14最高院關于擔保法的6個重要疑難問題的司法觀點
2021-01-27交通占主要責任能否視為工傷
2021-01-08農民工工傷賠償主體
2021-01-07刑事賠償計算標準
2020-11-21雇傭關系因疾病死亡怎么辦
2021-01-14小孩在超市受傷責任在誰?如何適用法律
2021-01-13買賣拆遷安置房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6實習協議重要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7家里雇傭的保姆虐待孩子能否被訴虐待罪
2020-11-13淺析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欺詐行為的認定與救濟
2020-11-17車輛維修時丟失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責任
2020-12-11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應注意什么以及留學保險有哪些
2021-01-21網銷保險為何如此受熱捧
2021-02-06車險購買有哪些誤區
2021-02-05保險法受益權是什么意思以及針對的對象
2020-12-01保險合同違約的利息怎么計算
2020-12-04寬限到期日 Dataa Of Grace
2020-11-29高鐵拆遷房屋和其他公益拆遷有區別嗎,有沒有補償標準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