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侵權糾紛如何解決
(1)行政處理
因環境污染損害而產生的賠償糾紛,當事人可請求行政機關進行調解處理。有權對污染損害賠償糾紛進行處理的行政機關有(1)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2)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
(2)司法解決
當通過行政處理不能解決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時,即當事人對行政機關就賠償糾紛所作處理決定不服時,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司法解決按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二款規定:“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相關政策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處理環境污染糾紛《侵權責任法》有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于2009年12月26日通過,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該法的出臺進一步完善了環境污染糾紛的處理規定,環保部門應該注重按照該法的規定對污染糾紛進行處理。通常環保部門在處理環境污染糾紛時會對排污單位的排污情況進行監測,把是否達標排放作為能否造成污染危害的條件,即如果達標排放不會造成污染糾紛,如果超標排放會造成污染糾紛,這種處理方式既不合法也不利于保護受害人的環境權益。
依據《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五條: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六十六條: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之規定,結合《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相關規定,致害人在滿足以下4個條件下時應承擔賠償責任:
1、受害人、環保部門或第三人能證明致害人有排污行為;
2、受害人能證明自己受到了損害;
3、致害人不能證明自己的排污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
4、不存在免責條款。
環保部門在上述條件下,應該依據《侵權責任法》等有關規定進行調解,調解不成功應及時作出裁決,不能簡單的因為調解不成推脫責任指引受害人到法院起訴。
環境污染侵權糾紛解決發生了爭議,在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應該要積極找律霸網律師幫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能不能在企業擔任監事
2021-02-11如果抵押物沒登記合同有效嗎
2020-12-20從事非法改裝汽車的企業如何處罰
2020-11-09離婚案二審是終審嗎
2021-03-26個人獨資股權贈與如何辦理
2021-03-09受害人因交通事故致殘的是否有被扶養人生活費?如何計算呢?
2021-01-18自動順延的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15如何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4保險違約責任條款有哪些
2021-03-16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5被自己的車軋死 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1-17不可抗辯條款的期限是多久
2021-02-05肇事車逃逸車被剮蹭保險賠付嗎
2021-03-18何謂保險合同的違約責任
2021-01-03保險銷售行為現場應當同步錄音錄像嗎
2020-12-16保險合同終止的原因有哪些
2021-03-15保險公司如何更進一步保障大家的合法權呢
2020-12-04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六十九條
2020-12-31代為償還土地出讓款的還款協議是否有效
2021-01-23土地轉讓合同的無效情形有哪些
2021-01-16